刺绣是用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
定东陵(慈禧陵)展出的这件珍宝是典型的苏绣,针法细腻,用色精准,是宫廷刺绣摆件中难得精品。作品通高72公分,屏心宽45公分,外面用深红的紫檀木做边框,中心雪白的丝绸质地上用各种针法精心绣出各种鸟类和各式花卉,鸟类有孔雀、鸳鸯、鹦鹉、鸬鹚、白鹭、练雀和飞燕等等,花卉有荷花、牡丹、山桃、苹果、等等,整体绣品,色彩淡雅,庄重大方,凸显宫廷造办处的艺人深厚的艺术功底。
中国画中禽鸟的羽毛和树木以及花卉的颜色若是用纸墨是很容易表现的。但是用丝线是很难的,不仅色彩要固定,针法也要讲究,不能太突兀,要衔接得当,过渡自然。
宫廷艺师们高超的手艺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绣品的丝线基本都是在10旦尼尔以下(9000米长的蚕丝重量为10克,称为10旦尼尔),有的部分还有更细。鸟的头上或者脖子上的的颜色过渡色要保证丝线的粗细为1\4或者1\8的丝线,配色还要准确。足见匠人的手艺是非常高超级。绣品成品的平整与否就要靠针法的使用,大量使用平针绣会使绣品呆板,无活力,针对不同的部分就要采取不同的针法,鸟的羽毛和花卉的要选用错针绣,而树枝上的果实就是要打籽绣,等等诸多针法总综合在一起才会有生动的效果。并且下针和收线的力度要均匀,不然绣品会高低不平,褶皱变形。
这样的做品不足一平尺,即使这样的小型绣品也要一个成熟的绣工用2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外部再用红木做边框,成为一个精美的艺术品。清代宫廷一般都是放置在桌面上或者博古架上用做装饰。显得清新淡雅,而且格调脱俗。现如今这件精美的艺术品在定东陵的“翰墨留香”的文物展里展出,我们现代人透过展橱欣赏它的时候肯定会被这精美的艺术品折服!
文字:王新光
编辑:李 晔
总编:杨晓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向原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