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更新局丨文化创新与时尚消费交融 鼓楼园让年轻人唱主角
2025-07-03 14:5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城市更新,于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乎民生福祉与城市未来走向。近年来,北京街巷悄然蝶变,传统市场转型商业综合体,工厂旧址变身文化空间,闲置空地化作休闲“绿洲”。为生动呈现北京城市更新成果,本刊特推出原创专栏“京味儿更新局”,我们将深入胡同巷陌、工业厂区、商业地标,用镜头与文字,讲述城市更新背后的动人故事。

隐匿胡同间

古都风貌焕国潮新颜

北京的鼓楼,曾是元明清三代司时的中心,晨钟暮鼓里回荡着六百年帝都的繁华与沧桑。青砖灰瓦的城楼脚下,胡同院落间藏着老北京最地道的市井烟火。2023年,这片沉淀着厚重历史的土地迎来新生——鼓楼园正式开园。

鼓楼园位于鼓楼东大街,前身为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印刷厂,传承于历史悠久的北京造纸总厂。老北京有多少儿时的小儿书都来自这里,多少武林大侠的梦出自这里。鼓楼园作为早年那批Livehouse的诞生地,与艺术的交手,或许很早就开始了。

在减量发展、产业升级的多重时代背景下,鼓楼东大街曾经作为元大都“后市”的组成部分,是商业贸易繁盛之地。如今,鼓楼园恢复了原来的面貌,那些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老字号北京小吃被保留下来,扎根于百姓生活的烟火气得以留存。游客们可以在鼓楼园逛时尚文艺的生活小店,品尝特色美食。漫步在北京特色胡同和四合院建筑群,古典质朴的灰砖建筑与鼓楼遥遥相望,感受到历史沉淀的余韵……

古韵与潮流的交响诗

国潮消费的沉浸剧场

自2023年10月开业至今,鼓楼园不单纯是作为小型街区综合商业体,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交融汇聚的综合体现。鼓楼园整体占地面积不大,但在布局上花了心思,联动错落屋顶做了“看鼓楼夕阳”的立体三层平台,同时在下面做了2-3层的穿梭动线,位置毗邻鼓楼与南锣鼓巷,让这里拥有打卡鼓楼的绝佳视野。园内“汉服国潮”,是鼓楼园最具辨识度的文化IP。去年4月“拾戏”戏曲主题空间正式开业,“红墙+鼓楼园+京剧=中式美学”,一步一景,一框一世界,带来独具匠心文化魅力。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一句“上班上进不如上香,求学求进不如求神”悄然流行,折射出现代人对心灵慰藉的渴望。在北京鼓楼园,四位古朴庄严的鼓神静静伫立,仿佛穿越千年时光而来,成为都市人寄托心愿的“精神树洞”。这里不仅是非遗文化的活态展馆,更是一座融合信仰、艺术与生活美学的沉浸式空间。汉服飘飘的游客穿梭于青砖黛瓦之间,镜头定格下的每一帧,都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诗意画面。

彩虹阶梯上的时空交响

鼓楼园观景台邂逅双面北京

园区内京味老字号和现代的酒吧、Livehouse兼容,午后三点的阳光斜斜掠过鼓楼的重檐歇山顶,将朱红廊柱的影子投映在彩虹阶梯的金属扶手上。这处新晋网红打卡地,正以极具戏剧性的方式演绎着北京城的时空折叠——当游客气喘吁吁登上三楼观景平台时,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豁然展开:近处,始建于元代的鼓楼城台巍然矗立,斑驳的城墙砖缝里仿佛能听见六百年前的更鼓声声;视线越过鳞次栉比的灰瓦屋顶,北海白塔的鎏金宝顶在阳光下闪烁,更远处,528米高的中国尊如一支巨笔,在蔚蓝天幕上勾勒出21世纪的天际线。

“这个观景台就像个时空转换器。”来自清华建筑系的留学生艾瑞克举着云台相机记录全景,“我镜头里同时装着13世纪的城楼和21世纪的摩天楼,这种冲突感太迷人了。”确实,当夕阳将中国尊的玻璃幕墙染成琥珀色时,晚风恰好掀起鼓楼檐角的风铃,现代与传统的对话在此刻达到高潮。观景台特别设计的“鼓楼青年聚集地”摄影点前永远排着长队,游客们按照地面标注的最佳站位,就能将手机举在特定角度,一键收获魔幻现实主义潮流大片。

如今的鼓楼园,早已超越传统文旅景区的界限,成为融文化体验、艺术创作、休闲社交于一体的城市文化会客厅,巧妙串联起六百年古都的历史文脉与当代国潮风尚,将曾经的胡同院落焕新为兼具文化厚度与时尚活力的城市文化新名片。

从老城厢的寻常巷陌到如今的非遗创新实验室、国潮体验空间,鼓楼园仍在持续进化。在城市文化复兴的道路上,它以“古韵新声、传统再造、沉浸体验”为坐标,正在谱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新篇……


作者:

北青社区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