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个月威海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
2025-09-13 22:1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Hi威海客户端讯 “以前我们的货物到达俄罗斯,清关往往需要好几天,现在一两天就能提货,效率提升将近一倍。”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关务经理苏丽丽介绍,近年来公司对俄罗斯的出口订单增长显著,而物流交付效率却是一大瓶颈。“今年6月,威海海关帮我们成功加入中俄‘绿色通道’合作项目,货物周转效率明显提升,也极大增强了客户粘性。”

企业的“通关焦虑”,正是我市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的着力点。今年以来,我市聚焦“通关慢、物流堵、环节繁”等实际难题,持续推进口岸营商环境优化。截至8月底,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355.9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纺织服装、汽车零配件、水产品进出口分别增长5.8%、8.6%和37%。

出口端的“堵点”被打通,进口端的“难题”也被一一破解。今年3月,山东柏新医疗制品有限公司为研发新产品,急需进口一批医疗器械样品,但因样品仅用于功能性测试、未取得《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进口流程一度停滞。“海关部门得知情况后,迅速联动青岛海关商检处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协调出具专项证明,让我们顺利完成进口。”企业物流部经理李志军说。

物流通道的拓展,进一步激活贸易流动。7月1日,山东首批采用“山港通”智能转运模式的集装箱自威海港发出,运至青岛前湾港后直接装船发运。作为国内首个复制大湾区通关便利化措施的地方试点,“山港通”让威海港与青岛港实现“两港如一港”,集装箱周转效率提升20%以上。

多式联运也在持续升级。日前,一批过境汽车及配件自威海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发出,经铁路运至新疆喀什后公路出境,最终抵达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全程仅用16天完成。通过“海运+铁路+公路”无缝衔接,韩国货物得以快速直达中亚。目前,我市已创新推出“海—铁”“海—公—铁”联运、“海—水(内支线)—铁”联运监管模式,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持续完善东接韩国、西联欧亚的物流大通道。

改革试点为通关便利注入新动能。今年以来,我市率先完成出口腌渍蔬菜批次检验改革、全国首票进口化妆品远程属地查检等多项海关总署创新试点。同时,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投入使用,成为全国首个专注于中韩经贸合作的专业化审签平台,进一步压缩审核时间、提高出证效率。(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员雯 通讯员 张亮 张乃琦)

签审:张军涛

复审:孙美玲

编辑:刘佳琳


作者:

威海新闻网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