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拉斯·席夫呼吁早期钢琴回归
2021-06-29 19:5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席夫

6月初,钢琴家安德拉斯·席夫推出了他的最新专辑《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合集》。为还原这两首钢琴协奏曲原本的声音质感,他选择了1859年(勃拉姆斯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在这一年进行了首演)产的博兰斯勒钢琴。除此之外,他在演奏的同时担任了指挥和独奏家。拂去历史的尘埃,席夫与启蒙时代管弦乐团的乐手们为这两部作品注入了新鲜与活力,加上博兰斯勒琴的独特音色,音乐家们把勃拉姆斯的音乐诠释出了难得的优雅与亲切。

早期钢琴与现代钢琴之别

早期钢琴(fortepiano)通常指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早期海顿、胡梅尔、贝多芬和舒伯特时期所用的钢琴,它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乐器;而产于制琴技术成熟的20世纪至21世纪的钢琴则称为现代钢琴。早期钢琴没有金属构造(19世纪初向现代钢琴发展的部分钢琴除外),弦槌用皮革包裹,琴弦很细,与竖琴琴弦相似。它的击弦机和弦槌重量较轻,从而产生了一种更轻盈的触键感,这也让早期钢琴更具表现力。

早期钢琴的音色也与现代钢琴的音色有很大不同,音色更加柔和,延音更少。比起现代钢琴,它的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的音色各异——低音区清晰有力、中音区饱满圆润、高音区清脆明亮,这也是早期钢琴的出彩之处。

现代钢琴已“难以演奏”

在席夫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不屑于用早期乐器诠释音乐作品。他自豪地用现代钢琴演奏巴赫,并认为那些用早期钢琴演奏舒伯特的钢琴家仅仅是“专家”而已。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增长,席夫对这类乐器的态度有了巨大转变,他已成为早期键盘乐器的忠实拥护者和传播者。据席夫描述,他第一次对早期键盘乐器有所改观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在萨尔茨堡莫扎特家中弹了莫扎特生前演奏过的钢琴。虽然席夫在1993年接受《泰晤士报》的采访时曾说,自己不会用早期钢琴来演奏舒伯特的作品,因为早期钢琴不能还原出舒伯特作品中呈现的色彩,但现在他认为这个观点“愚蠢至极”。席夫表示,自己现在已经到了一种在现代钢琴上难以演奏音乐的程度。

2010年,他购入了1820年(正是贝多芬创作《迪亚贝利变奏曲》的时候)产的布罗德曼钢琴。之后的几年里,席夫用它录制了贝多芬和舒伯特的作品,因为这样更能够还原作品的真实性。席夫说道:“现在的人们为不同音区音色分布均匀的施坦威感到骄傲,但贝多芬或者舒伯特并不是用这种钢琴进行创作的。”

几乎在同一时间,席夫听到了一架1921年产的贝希斯坦钢琴的音色,德国钢琴家威廉·巴克豪斯曾用这架钢琴举办过独奏会。它的声音与施坦威钢琴清冷精确的音色完全不同,但施坦威钢琴的音色却又是人们心中最理想的现代钢琴音色。贝希斯坦钢琴的音色更加温暖柔和,让席夫想起了奥地利钢琴家阿图尔·施纳贝尔的贝多芬和舒伯特唱片中的钢琴音色。他向EMC唱片公司提议,用早期钢琴和贝希斯坦钢琴各录制一次《迪亚贝利变奏曲》。这张唱片让人有些惊喜:以雄壮有力著称的《迪亚贝利变奏曲》在这两架钢琴的作用下变得细腻起来。

席夫说:“我就想要这种亲密感。‘与命运斗争的贝多芬’这一评价太过老掉牙了,这是人们通常审视贝多芬的方式。但依我个人之见,这部作品非常亲密,内心柔和。”

早期钢琴能保证作品的清晰度

2019年,席夫与启蒙时代管弦乐团在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上演了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勃拉姆斯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在这场音乐会中,席夫演奏的便是1859年产的博兰斯勒钢琴。

席夫表示,用现代钢琴演奏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总会存在一些音响平衡的问题。除此之外,他演奏这些曲目时,特别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经常碰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但他发现用博兰斯勒钢琴演奏,生理上的障碍消失了,因为博兰斯勒钢琴的键盘相比于现代钢琴更加窄,手指伸展也就没那么累,他也不需要像演奏现代钢琴那样花很大力气去弹,从而节省了体力。

席夫认为,用早期钢琴演奏保证了作品的清晰度,每一个细节都能被听清。例如,《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展开部有许多对位,如果用现代钢琴演奏会听起来非常拖沓、不清晰,但用早期钢琴演奏时,每一个细节都非常清晰。

早期钢琴对席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强烈抵制“钢琴音乐全球化”,即一切音乐都用施坦威钢琴演奏。他说:“我真的很想挑战一下让听众变得更有好奇心,因为他们现在已经变得非常自满,并且早就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哪位作曲家或是哪部作品,他们都会听到演奏家们用施坦威钢琴演奏。”

席夫认为,施坦威钢琴如果弹对了,它便是一台了不起的琴,但并不是所有音乐都能用它来演奏。演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舒伯特所需要的,远不止力量、才华以及冷静的客观性。虽然席夫在巡演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使用施坦威钢琴,但他表示:“在演奏过早期键盘乐器后,我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奏施坦威钢琴,并试图用它创造出不同的音质。”

编译 | 刘晓琳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