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峪镇作为顺义国际化人才社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环境品质、创新服务方式,为国际人才打造“专业社区”,辖区国际化氛围日益浓厚,国际人才吸引力和承载力持续增强。
依托产业发展汇聚人才
后沙峪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良好的产业基础集聚八方英才,以智力成果助推产业转型发展。
正在加速推进的裕新特商业综合体,建成后将释放更多产业承载空间,为企业入驻提供更多选择。
后沙峪镇聚焦临空经济、新兴金融等产业,盘活闲置资源,不断培育新的增长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始终位居全区前列。今年1至7月,该镇持续聚集优质金融项目、主动挖掘京外税源、以商招商挖潜存量资源,完成属地财税收入20.4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4亿元,总量均位列全区第二。充分发挥金融商务区集聚效应,不断发挥“两区”建设政策优势,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大新兴金融企业招商力度,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共引进93家金融类企业,累计注册资本399.2亿元,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金融企业35家。
后沙峪金融商务区沙盘展示图。
后沙峪镇先后出台《后沙峪镇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政策,多次走访慰问重点企业,坚持听诉求、解难题,主动上门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员工住房、子女入学等事项,让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用得起来。为留住人才,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该镇租赁观林阁小区、后沙峪新村、天裕昕园东区闲置回迁房12套,作为人才住房提供给中航信等企业,就近保障企业核心人才住房需求。
后沙峪镇经济发展办工作人员周鑫介绍:“经走访,我们了解到中国航信和首都航空两家企业有核酸检测需求,镇里通过协调相关部门,在中国航信企业园区设立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点,方便企业员工就近检测。此外,由于后沙峪镇没有机组人员隔离酒店,我们及时联系区级部门,满足了首都航空机组人员的隔离需求。”
建设宜居环境留住人才
后沙峪镇积极建设具有“类海外”生活环境的配套设施,营造生态、和谐、宜居的城市氛围,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健康的动力和活力。
国门一号商业综合体。
国门一号示范街区依托沃尔玛山姆会员店、ACE影城等,为国际人才提供休闲娱乐环境,满足居民、外籍人士日常购物、餐饮、娱乐需求。同时吸纳东亚创展、绿地启航等顺平路沿线商务楼宇,扩展项目空间范围,增强空间集群效应。
周边花博会主题公园在满足游客休憩、观赏的同时,还可让其身临其境感受各省市景观特色文化。
罗马湖风景美如画。
后沙峪镇不断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让生活环境更加宜居。该镇定位罗马湖为顺义国际化人才社区中的重点,建设集观赏、休闲、游憩、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化示范街区,同时聚焦顺平路、双裕街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和公共设施及导视系统设计,营造区域国际化环境,增强人才归属感。此外,温榆河公园顺义一期以“故城记忆”为主题,融合“安乐故城”历史文化精粹,规划建设“欢乐绿荫”“碧湖水乡”“晴耕雨读”“温榆远树”四大景区,为居民打造“蓝绿交织、古今交融”的生态休闲空间。
温榆河公园顺义一期。
打造品牌活动服务人才
后沙峪镇整合现有党群活动中心、服务平台等空间资源,建设“岩点书店”“蓝尚家园社区·社区青年汇”2个“国际人才汇”试点,聚焦不同人群特点和个性化需求,为国际人才提供活动空间。同时依托久悦文化体育园,丰富足球、篮球、飞盘、击剑、壁球等多种运动项目,营造多元氛围。
市民在久悦文化体育园内参与击剑、飞盘、壁球等多种运动项目。
试点以企业沙龙、讲座和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学中国风,共顺义情”系列活动,培育国际人才社区特色品牌活动。青少年国际足球锦标赛、“陶冶生活,艺享人生”陶艺青花瓷体验、“非遗木艺,匠心传承”红木筷DIY制作等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人才参与,扩大国际人才社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促进多元文化融合,近日,顺义国际人才社区办联合后沙峪镇蓝尚家园社区开展了“魅力色彩,绽放芳华”口红DIY体验活动,社区居民踊跃参与。“感谢活动主办方提供活动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亲手制作口红。女性对口红有天生的热爱,我也很享受手工制作带来的快乐。”一位居住在蓝尚家园社区的国际友人表示。蓝尚家园社区工作人员刘利荣介绍:“我们在七夕等节日里举办各种活动,可以让国际人才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独有的魅力,同时让社区居民在制作过程中放松心情,增进邻里间的感情。”
国际友人参与“非遗木艺,匠心传承”——红木筷DIY制作。
后沙峪地区党委组织委员付庆伟表示,后沙峪镇将持续致力于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营造高品质“类海外”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人才集聚力度;优化社会服务,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优化区域环境,提升人才宜居感受;推动文化融合,打造多元文化共同体,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就业、文化、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