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顺义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2-10-19 17:2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0年砥砺深耕,10载奋楫笃行。

顺义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扎实推进各项“民心教育工程”,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着力构建顺义教育美好的今天和明天。

义务教育发展均衡

十年来,顺义区稳步提升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办学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均衡、优质的教育。

龙湾屯中心小学外景。

“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地方是校园”。记者走进今年9月1日投用的龙湾屯中心小学新校址,映入眼帘的是一栋黄灰相间的教学楼,灰色沉稳大气,黄色增添朝气。广场中间矗立着庄严神圣的升旗台,校园东侧建有标准篮球场和足球场。新校址占地面积34248.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093平方米,绿化面积13774.78平方米,新增学位1440个,新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同时,还实现了高端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校内53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实现无纸化办公。

新学期,学生们走进新校园,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上课。“教室变大、桌椅变得美观舒适,最重要的是老师上课用上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可直接在上面画图;新校区有体育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不管什么天气都可以照常上课。” 龙湾屯中心小学六年级二班徐天意同学说。

龙湾屯中心小学学生在图书馆看书。

龙湾屯中心小学坐落于顺义区最东北部,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为有效增强农村学校软实力,区级学科研究员会定期来校听课,并根据听课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老师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教育。

音乐老师张立华正在给学生上课。

为促进顺义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教委大力推进区域内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木林镇李各庄中心小学的张立华老师是今年开学之际轮岗到龙湾屯中心小学的音乐教师。“我将教学资料、教学经验和专业音频软件分享给青年教师的同时,也借此机会向他们学习一些制作PPT课件的小技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有着30年教学经验的张立华说。

十年间,顺义区新建龙湾屯中心小学、大孙各庄镇尹家府中心小学、南彩第一小学和南彩第一幼儿园等多所学校和幼儿园,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为了发挥优质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顺义区整合资源,充分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最早成立的东风教育集团形成了一校五址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收到良好办学效果。

顺义区以名校带弱校,让河东地区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杨镇小店中小是一所农村小学,双兴小学是顺义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的优质学校。2016年,双兴小学与小店中小组建双兴教育集团,一个法人执掌两所学校办学。

十年间,光明小学教育集团、牛栏山一中教育集团、首师大顺义附小教育集团等纷纷成立,集团化办学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优秀教师资源共享,有效推动顺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十年来,顺义区统筹优化教育资源整体布局,多途径扩增优质教育资源。

进入校门便可看到中关村第一小学的核心价值选择“做最好的我”。

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外景。

今年4月,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附属实验小学与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建立合作办学关系,成立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走进学校大门便可看到用鲜花和小喷泉点缀的五个大字——“做最好的我”。“这是中关村第一小学的核心价值选择,如今将它铭刻在这里,倡导‘最好’成就‘大家’,充分体现两校文化融合。”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执行校长孙海霞告诉记者,“合作办学之后,校领导班子成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分批走进中关村第一小学参观学习;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干部也多次走进顺义学校,就办学理念、资源利用、未来发展以及自主课堂建设等工作进行深入沟通。”

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支持校长屈文霞就总校的“学校文化”“常态课堂”以及自主教学研究经验进行分享,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常规标准“三讲三不讲”“四个关注”“六个还给”“四个一分钟”,并对其中重点内容做了充分解释。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一校八址,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借助集团化办学优势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集团每周都要把各校区周计划分享在集团干部群,大家相互借鉴。分享各学科教学活动安排,公布活动腾讯会议号,老师可根据情况自主学习。同时,两校定期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邀请总部特级教师、市级骨干名师对顺义校区教师进行分批、分期指导,顺义学校目前已有7名教师获得登上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课堂的机会。

十年来,顺义区大力引进承接北京市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来顺义办学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先后引进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黄城根小学、北京实验学校(海淀)、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三小等优质学校,在河东地区挂牌成立北京城市学院沙岭实验学校,在板桥地区建成教科院顺义附小。百姓教育满意度居于全市前列。

课后生活丰富多彩

顺义区教委将“双减”工作作为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和教育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和有力抓手,坚持靶向破题、精准施策、标本兼治、真抓实管。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机制全面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与治理工作成效逐渐显现。全区51家学科类机构批准恢复线下37家,占比72%,监管资金2300余万元。

出台《关于拓展课后服务内容,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方案》,顺义区在全市率先启动课后服务和延时托管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100%提供,凡有午餐需求的100%满足,确需晚放学后延时托管的100%满足。

李桥中心小学学生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15时30分,下课铃声响起,李桥中心小学操场上成了一片欢乐海洋。绿茵场上,小足球队员们练习基本功;篮球场上,学生们舒展手脚做准备活动;操场一隅,孩子们拿着画笔描绘校园景色……目前,该学校开设科技、艺术、体育等类型兴趣小组70余个,平均每天有40多个兴趣小组供学生选择,1300余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99%。“我们开发了选课小程序,让学生在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通过选课小程序,家长也能了解学校开设的课程。”李桥中心小学校长刘秀清介绍。

教室内,学生正在写作业,班主任刘海燕老师当面批改作业。她对记者说:“以前都是孩子回家完成作业,第二天我再批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改错,面对面批改时间很少。‘双减’之后,学生在校时间长了,我能面批孩子的家庭作业,针对知识掌握得比较薄弱的孩子,能针对性地一对一辅导,补齐知识上的短板,对于后续学习也有帮助。”

截至2021年底,顺义区义务教育阶段共有62343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占比95%。全区共有1200余名小学生享受延时托管服务,初中10142名学生在校参加晚自习,占全区初中学生总数的75.1%。


作者:

北京顺义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