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二十五)水屯村
2023-07-02 18:3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村庄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传承

顺义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无数的传说故事散布在潮白河畔

记录着顺义村庄的变迁

蕴含着同宗同源的精神凝聚

顺义融媒推出《一个村名一个故事》系列报道

本期走进顺义区南彩镇水屯村

村庄档案

地理位置:位于顺义区东部

所处镇域:南彩镇

成村时间:明代

村名由来:因地势低洼,常年积水而得名

村名成因

明代建村,旧有清代旗庄一处。因地势低洼,常年积水而得名。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当时化名为“海村”。1949年4月属顺义县第七区。截至目前,该村共有262户,村内姓氏有孙、范、冯、李、朱、王等,据说孙、范两姓皆为东北人,随清朝而来,王姓清末时期从东江头搬来。

 

村庄古迹

村中有一座菩萨庙,清代建筑,占地约一亩,最初有前后两层殿,砖木结构,所存部分彩画、建筑特征明显。最初是明三暗九格局,前有小院、正门,在东侧还有一扇通往后殿的偏门,前殿和后殿均为三间相通的大殿。前院东侧曾有一口大钟,高约1米,直径大概70至80厘米,上面刻满人名,包括当时村长名字和建庙时捐献者名字。庙内供奉泥胎佛像,正中间是坐立佛像,三面墙上画满壁画。

《顺义民国志》载:菩萨庙位于水屯村村中。1939年遭遇水灾冲塌后殿;1985年,将庙全部拆除;2008年,应村民需求重新翻建,但只翻建了前殿,保留至今。该庙属于不可移动文物。

村庄历史沿革

新农村建设政策出台后,水屯村有了很大变化。1965年,全村开始通电。1991年,村民全部用上自来水。水屯村东有江南渠通过,村南为汉石桥湿地,旧时芦苇丛生,村民有秋后收集芦苇编席的习俗。

 

近年来,水屯村先后获得“文明小康村”“交通安全文明村”等荣誉,还曾被评为年度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作者:

北京顺义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