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顺义区专场。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主持。顺义区委书记龚宗元,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崔小浩,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徐晓俊,副区长李向英,副区长(兼)、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宋鹏出席,围绕“打造高品质现代新城 创建港产城融合典范”主题,介绍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顺义区始终坚持首善标准,立足首都重点平原新城功能定位,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践行新发展理念,在“两区”建设、高端建设和新城发展上走在前列,为首都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践行顺义使命担当,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
记者:作为首都国际机场所在地,依托首都国际机场世界级航空枢纽建设,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已经成为我国航空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产业链条最全、产业规模最大的机场临空区。航空服务业是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的龙头产业,那么,近年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有哪些创新举措服务保障航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新的发展动力源的?
顺义区副区长(兼)、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宋鹏:
当前,我们正大力推动航空服务、跨境贸易、商务会展、科技服务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其中航空服务业聚集企业130余家,主要包括中航集团、首都机场集团、中航油、中航材、中航信等航空企业总部,形成了以航空运输为核心,以机场运营为基础,并向上下游延伸的航空服务业产业链条。目前,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是我国航空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链条最全、规模最大的机场临空区。今年以来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复苏,园区航空服务业快速增长,1至5月实现营业收入461.2亿元,同比增长36.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园区积极推动航空服务业创新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源。
一是积极探索政策功能创新。近年来,借助“两区”建设制度创新,园区在航空服务领域10项创新改革举措全部落地。航材保税物流供应链监管模式实现了保税航材一次备案、一次申报、一次核准。推出全国首个利用综保区开展国际包修飞机发动机等关键航材免抵退税试点。出台本市首个航空货运支持政策。开通了北京自贸试验区批复以来的首条第五航权应用航线。北京空港型物流枢纽正式入选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设立的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飞机维修工作现场。
二是着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罗尔斯-罗伊斯合资成立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合资公司——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成功落地,预计今年8月将开工建设。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国际航协北亚办事处、星空联盟亚太办公室先后入驻,提升了园区在国际航空领域的影响力。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落户,进一步完善了航空服务业全产业链条。近年来已实现20余个航空服务业项目成功落户,产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
三是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园区一直以来把优化服务作为促进航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与各方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搭好机场“戏园子”,服务航企“戏班子”,组建了专职的航空企业服务队伍,与重点航空企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为航空企业解决职住平衡、员工保障、规划建设等各类难题,助力航空企业安心发展。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鸟瞰图。
下一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将充分发挥“综保区、自贸区、临空经济区”三区叠加政策功能优势,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首都机场世界级航空枢纽建设,推动空港-海港联动建设发展,全面提升航空服务业发展能级,打造创新引领有力的首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