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本可以“留住”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不论是小昆虫还是体型较大的哺乳动物,都可以通过标本还原其生前的样貌,定格生命之美。龙湾屯镇唐洞村南有一座特殊的农家大院,在院中能看到狮子、孔雀、斑马、雄鹰等千余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它们都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刘动物标本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刘嘉晖的作品。
北刘动物标本制作技艺获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标本制作的目标,也是北刘标本世家的金字招牌。走进北刘动物标本馆,记者的目光立刻被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吸引。不论是挂在墙上的斑马、鹿头,还是展翅的雄鹰、五颜六色的鹦鹉、老北京油鸡,各种动物的气质都被展现得恰到好处。
北刘动物标本馆内的动物标本。
一件动物标本的制作绝非易事,需要经过剥皮、防腐、填充和整形。刘嘉晖在传承传统制作技法的同时,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的新科技、新材料、新方法,摸索总结出一套传统与现代标本制作技术相融合的新技法——“假体法”,即标本内部采用的支撑物和填充物包括钢筋骨架、石膏翻模和麻刀假体,以写实为基础,注重动物的姿态,从而使标本富有灵气。
以禽类标本制作为例,“假体法”的制作方式是在剥皮的过程中保留肱骨,选择在翅膀关节处的尺桡部分另开一刀取出肌肉,虽然增加了制作难度,但不易破坏动物体形的完整性。
刘嘉晖制作鸽子标本。
刘嘉晖一比一制作的北宋崔白《寒雀图》标本。
在标本制作车间记者看到,刘嘉晖正神情专注地为鸽子标本做收尾工作。“要面面俱到、样样精细,要准确把握标本结构的准确性坚固性、造型的完整性、对环境的适应性。”说到制作标本的秘诀,他补充,“制作时一定要心情好,标本才能神采飞扬。”他一比一制作的北宋崔白《寒雀图》标本共绘就了九只麻雀,或飞、或站、或静、或倒立,以不同的姿态散落在树枝间,堪称“镇馆之宝”。
“动物标本制作技艺是集动物学、解剖学、物理、化学、雕塑、美术等多种技艺于一身的技术,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刘嘉晖说。
刘嘉晖为北京武警总队雪豹突击队修复雪豹标本。(资料图)
多年来,刘嘉晖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林科学院、北京武警总队雪豹突击队等多家科研及教学单位制作了大量的动物标本。同时,他通过参加各种非遗展演展示,进校园、社区普及非遗知识,开设技能传授课程等,不遗余力地传播北刘标本制作技艺。
传承到刘嘉晖这里,北刘标本已经延续四代。1970年8月出生的他从小跟爷爷刘汝溎学习家族技艺,全面掌握了北刘标本制作技法,并融会贯通前三代传统的技艺和风格,走出了一条薪火相传、雅俗共赏的道路。2006年他沿用北刘动物标本创始人——太爷爷刘树芳开设的“清黎阁标本制造处”的老字号,成立了北京清黎阁标本有限公司,成为北刘标本的制作基地。如今,刘嘉晖已从事标本制作40余年,不仅制作了大大小小上万件标本,还培养了首徒百余名、区(县)级非遗传承人3名。
“我们制作的所有动物标本均由相关机构或个人合法提供,用于展览展示、科研交流、寄托哀思等。我将进一步融入中国画的理念,继续制作具有中国韵味的标本作品,将成语故事用标本的形式表现,制作更有意义的动物标本呈现给大家。”刘嘉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