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顺义“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顺义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召开顺义区“两区”建设第十九次新闻发布会(营商环境专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闫震宇主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黄永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光明、区商务局副局长黄楠、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与制度创新处副处长郑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顺义分局副局长闫沛枭出席,介绍今年以来顺义区优化营商环境相关进展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顺义分局副局长闫沛枭回答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
请介绍一下顺义区推行营商环境新政以来,在优化建筑许可审批方面取得的成果?
政策好不好,主要看效果。国家推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以来,各级政府及政府的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许多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我们按照“学习、宣贯、落地”的步骤,积极稳妥开展此项工作。下面,我从三个维度,重点介绍建筑许可环节中规划许可的成果:
一、审批时间效率方面。推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以来,规划许可审批时间大幅缩短,平均压缩时间50%以上,审批效率大大提高。我们基于全市建立的“多规合一”平台的告知承诺方式规划许可制度,承诺全程用时半天。如2022年顺义区后沙峪镇福环地块集中供地项目,采用“告知承诺”审批方式,用时半天,审批总建筑规模30余万平方米,涉及单体80余栋。再如顺义新城13号地项目自拿地到取得,创造了北京市同类项规划许可26天的“顺义速度”项目审批纪录。
顺义新城第二街区幸福西街棚改项目位置图。
二、审批降成本惠企方面,也是成效显著。为企业节省了时间,就降低了企业营商的成本。我们先后以“告知承诺”“全程网办”以及“告知承诺+全程网办”的方式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实现了“不见面”审批,当天交证,让企业少跑路。如本年度第二轮住宅供地中的顺义新城第二街区住宅项目全部图纸及资料均采用线上审查方式,全程“无纸化办公”,当天申报、当天办结、当天核发,实实在在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同时,该项目也实现了全市首例电子档案移交,首次以“电子互联”的形式联通规划系统和住建系统,在“不见面”审批的情况下,同步实现了企业零成本档案移交,省了时间,降了成本,共享了信息。
三、审批量全市各区排名情况。从用地规模审批、建筑规模审批、市政道路管线审批等方面综合衡量,近几年顺义区的审批总量在全市各区排第五名,在平原新城中排前2名,较好支撑了顺义区“两区”建设和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审批量和排名,与顺义区的经济规模总量基本一致。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的落地见效,以经营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检验标准,履行部门职责,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守住“三条红线”,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坚持要素保障,科学配置资源,为“两区”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