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热线、网格“听事”,广泛收集村民诉求;调动镇、村两级力量“说事”,为村民解决矛盾纠纷;组织“法律明白人”“议事”,为村民答疑解惑……大孙各庄镇在“听、说、议”中探索服务村民的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热线、网格“听事”
“咱们村口车行道两侧光秃秃的,冬天风大,尘土飞扬,要是种些树既能保水固土,还能美化环境。”客家庄村的网格员蔡永东在巡查中收集到村民关于种植树木的建议后,向村委会反映。经村民议事讨论,客家庄村决定在村周边种植300余棵树木。
客家庄村采纳村民建议,种植树木。
蔡永东不仅是网格员,也是一名党员、退休村干部。大孙各庄镇积极发挥退休干部和退役军人了解村内情况、贴近村民的优势,邀请他们参与到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收集村民诉求。目前,大孙各庄镇共有39个三级网格、39名专职网格员,引入退休干部、退役军人力量后,热线、网格“听事”能力持续增强。
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为及时解决通过热线和网格“听事”收集的村民诉求,大孙各庄镇建立了“接诉即办”日报告、周分析工作制度,镇内工作人员每日查看工单,定期研究、协调、督办。“接诉即办”专班工作人员每周汇总诉求处理进度,针对村民诉求集中的问题向网格员发布工作提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11月,大孙各庄镇针对“煤改电”、街坊路修缮等共性诉求、意见发布工作提示,相关问题均已妥善解决。
镇、村两级“说事”
“他们家的窗户正对着我们家,不把窗户封上我不能同意他们家继续建房。”东尹家府村的罗某和谢某近日就建房设置窗户的问题产生了纠纷。村委会工作人员杨迎春得知两家的矛盾后,分别到罗某和谢某家中调解。“你们邻居这么多年,相处得一直不错,他们家在村里口碑也很好,窗户开在这儿是比较合适。”“你得理解罗某的担忧,你家留窗的位置能看到他家,这个咱们得理解,想办法处理一下。”最终,谢某同意安装磨砂玻璃,固定时间开窗通风,两家在村委会“说事点”握手言和。
村委会工作人员(右)在“说事点”调解村民纠纷。
大孙各庄镇组建了由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工作人员、乡贤能人组成的“说事理事”队伍,在村委会设置“说事点”,采取“定点说+入户说、线上说+线下说”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以村为主阵地、网格为基本单元的“说事”体系,将村民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
“法律明白人”“议事”
“棚里的菜都卖了吗?收购的老板有没有及时给钱,如果没有给现钱,就得让老板给你打欠条,欠条就是证据……”在东尹家府村,有一位热心肠的“法律明白人”解建廷,街坊邻居都亲切地叫他“解明白”,他是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解建廷已连续8年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从学习法律到宣传法律,从调解纠纷到助残帮困,“法律明白人”解建廷参与“议事”,为村民答疑解惑,积极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东尹家府村开展民法大讲堂宣传活动。
大孙各庄镇组建了一支由117人组成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参与“议事”,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他们结合各村特点,围绕土地承包、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方面提供多元化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服务,参与各村村规民约制定与调整。今年以来,大孙各庄镇“法律明白人”队伍共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0余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7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