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顺义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2024年顺义区“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高质量发展专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闫震宇主持。区发改委副主任蔡宇、区经信局局长周靖慧、区商务局局长杨蓬勃、区科委主任袁日晨、区金融办主任高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政策研究与制度创新处处长张廷军出席,介绍2023年顺义区高质量发展成就及2024年重点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顺义区发改委副主任蔡宇介绍2023年全区高质量发展成就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回首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顺义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抓经济作为最核心任务,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坚持四级会商调度机制,锚定目标任务,深入企业密集走访服务,协调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企业增产增收,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4.97亿元,同比增长3.5%。
坚定不移推动营商环境改革,企业服务走深走实。圆满完成营商环境6.0改革任务,在全市率先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设立全市首家经济功能区互联网“法官工作站”。优化企业“服务包”工作机制,累计走访服务企业4700余家次,解决企业诉求2800余项,诉求办结率、企业满意率保持100%。促成“服务包”企业落地新项目26个、投资额超57亿元,成立新机构57个、注册资本金近106亿元,在全市“服务包”月度考评中,顺义区成绩始终保持全市前列,获得5次全市第一名。
坚持扩大有效投资,提速平原新城建设。紧盯重大项目进展,全年推动106个重点工程开工,通怀路(昌金路—京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京密路(机场南线—六环路)项目建议书已通过市政府审议,R4线一期、M15号线东延工程纳入《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2年—2027年)》并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超前谋划储备项目,按照“3月征集、6月联审、9月基本成型”的原则编制下年度区重点工程计划,同时安排资金专门用于项目前期谋划,提升储备项目成熟度,亿元以上项目储备率提升至307%,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同比增长12%,获得市级投资奖励资金7.13亿元、排名全市第一。
扎实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纵深推进区域协同发展。31项“疏整促”任务全部完成年度目标。加快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顺义学校投入使用,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完工。与天津保税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机场运营保障、航空产业、医疗健康产业、汽车进口贸易、海空口岸与保税区联动五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项目效果图。
展望2024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进一步落实“平原新城看顺义”和“三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围绕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决落实国家、北京市宏观调控政策,与“十四五”规划目标充分衔接,兼顾需要和可能,推动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左右的增长,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5%的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二是打好投资落地、要素保障、项目储备“组合拳”,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0亿元,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30个、投资总额202亿元,进一步带动社会投资。持续提升新城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外交通联络水平,实现京密路(机场南线—六环路)开工建设,推动R4线一期前期审批。
三是以落实“北京服务”意见为抓手,探索“北京服务”的“顺义实践”,努力形成更多顺义特色经验,多位一体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加强企业精准服务,有序推进“服务包”企业全覆盖、常态化走访服务。落实联合走访机制,推动各类服务资源配置联动,根据企业需求探索研究政策创新,全力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引导企业将更多新项目、新机构、新业务板块在顺义区落地。
四是主动融入协同发展大局。积极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实现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开诊,加快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三期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任务,加强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对接合作。落实与天津港保税区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提升京津海空口岸通关一体化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水平。坚持疏解整治提升一体化谋划与实施,持续开展以提升为引领的“疏整促”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