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顺义区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截至目前,共记录生态系统70种、物种1200余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4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41种、北京市新记录物种6种、顺义区新记录物种63种。
顺义生物多样性调查人员在东郊湿地公园开展调查工作。
调查范围
围绕顺义区“一带三廊”全域绿色空间结构,结合北京市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现状,选取反映顺义特色的重点区域,针对潮白河生态功能带、浅山生态带、温榆河生态带关键生态节点开展重点加密调查。
潮白河顺义段。
物种层次
对顺义区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开展维管植物、苔藓植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藻类、大型底栖、昆虫、鸟类、大型真菌共11个类群调查工作。
调查方法
包括借助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样线法、振落法等。
温榆河公园。
珍稀濒危物种频现身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猎隼和黑鹳、入选“北京市水生态健康等级指示物种”的鳑鲏、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锈红粉褶菌等5种大型真菌北京新记录种……越来越多珍稀濒危物种频频现身顺义。
展翅翱翔的黑鹳。
顺义生物多样性调查人员向记者介绍,新记录指的是已知物种新的分布记录,本次调查共记录顺义区新记录物种63种、北京市新记录物种6种。
“新记录物种增多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们的调查和基础研究越来越充分;二是说明近年来顺义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进一步提升。”顺义生物多样性调查人员表示,通过本次调查,顺义区获得了大量鸟类、两栖和爬行动物、维管植物等野外调查数据,为后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数据。
多措并举保护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安稳的生存空间。顺义区多措并举保护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打造温暖家园。
生态空间的划定是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顺义区划定生态空间521.4平方千米,其中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3.3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潮白河、温榆河、汉石桥湿地和京密引水渠。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顺义区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活动。
顺义区在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多样活动,向市民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升市民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好生态引来万鸟息”,让我们共同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