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传承
顺义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无数的传说故事流传在潮白河畔
记录着顺义村庄的变迁
蕴含着同宗同源的精神凝聚
顺义融媒推出《一个村名一个故事》系列报道
本期走进顺义区张镇张各庄村
村庄档案
地理位置:顺义区东部
所处镇域:张镇
成村时间:辽代
村名成因
张各庄村聚落形成于辽代,张姓人家首迁此地定居,始名张家庄。至明代,何庄、核桃园、米家庄、南甲庄四小村并入张家庄,更名为张各庄。
村庄传说
有俗语说:“灶王爷本姓张,家住京东张各庄。”顺义区自古就流传着灶王爷是张各庄人的说法,传说中灶王爷是本地一位生性善良的张姓农户,在历经磨难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灶神”。现在张镇不少村民家中灶前仍供奉着灶王爷的画像和灶王龛,保留着祭灶的习俗。
顺义区灶王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相对完整的传承过程,“灶王爷传说故事”于2007年列入北京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说名录。
村庄文化
2005年12月,张各庄村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民俗文化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称号。
据文字记载,张各庄村的五虎棍、高跷、小车会、坛子会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小车会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艺术。小车会的演员有十几个人,包括推车的、坐车的、拉纤的、骑驴的、公子、丫鬟、媒婆等。表演过程有平地推和过桥,表演时有乐器伴奏,行头、道具、化妆等十分讲究。
张各庄村自古就有集贸市场,早年间集市在村内主要街道上,商品应有尽有,热闹非凡,解决了附近地区商品流通和当地群众的物质需求问题。1992年建成占地70亩的集市固定场所并使用至今,集市商品种类更为繁多。张各庄大集是张镇地区最主要的集市,也称“张镇大集”。
村庄发展
近年来,张各庄村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给环境增“颜值”、促村庄提“气质”,不断擦亮乡村振兴靓丽底色。2023年,张各庄村在原有地块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成小广场、小花园、小凉亭,公共区域更加整洁和美观,村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张各庄村先后获得“北京郊区生态村”“顺义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村”“顺义区充分就业示范村”“顺义区文明富裕村”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