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45对新老教师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探寻“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储备力量。
傍晚,结束了一天的教学,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的一间空教室里,沈晶晶和曹春晓两位“师徒”正在“磨课”。沈晶晶是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的数学学科带头人,也是通州校区的教学主任,有着17年的教学经验和带班经历。曹春晓则是2021年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她们俩是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45对师徒中的一对。
“双减”背景下,减中有增,增中有提。而提升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学校依托集团优质师资力量,打造“青蓝工程”,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为新入职教师指定名师,助力其迅速成长。大到课件准备、教学思路,小到语音语调、手势动作,师傅一个一个细节地抠,让徒弟在反复斟酌和锤炼中不断积累经验。
北京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数学老师曹春晓:“经过师徒结对之后,有了师傅我觉得就有了一个精神的支柱,他可以帮助我快速的去进行角色的转化,进行一个积极的心理调适,努力实现双减政策下的打造高效课堂,以及进行良好的班级教学管理。”
目前,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共有校内师徒30对,集团师徒15对。集团师徒交流方式有线上指导和线下观摩两种。此外,学校还定期委派教师在总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执教和学习。
北京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教学主任沈晶晶:“师徒结对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把我们从西城带过来的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能够带到咱们通州校区,让咱们通州校区的年轻老师们能够快速的去成长。另外呢,其实我们把这些好的教育理念,还带给了副中心的孩子们,让咱们副中心的孩子们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黄城根小学的双减工作自2021年3月底启动,在充分分析学情、调研家长需求的基础上,聚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课后服务整体水平,发挥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减之有法、加之有道,最大程度地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活力,让学生学有所获、减负提质。另一方面,提升全体教师备、研、磨的教学基本功,激发教师队伍探索新课程模式、开发课后服务的内生动力,同时做好家校沟通,共同构建良好教育新生态。
北京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校长刘冬:“双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智慧加减、精准输入、智慧输出。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全体教师将以品质教育为引领,聚焦学生实际获得,激发教育活力,规范教育行为,着力抓好课堂教学,确保双减工作有底气。”
记者:韩银丽、韩强
责任编辑:冉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