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扮靓城市迎国庆
2022-09-29 17:0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白天游园赏花,夜晚游船看灯,在国庆节前和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城市副中心“氛围组”已经到位:公园、景区内搭建起一座座造型花坛;城市道路、立交桥上“花香大道”形成五彩斑斓的美丽花海;万盏红灯笼、中国结高高挂起,处处洋溢着喜庆、欢快的节日氛围。其中,不少细微处的循环利旧设计也体现着副中心绿色节能的环保理念。

新华东街北投爱琴海购物公园门前的立体花坛以燃灯塔为基调,把时光化作桥梁,表达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许。记者 常鸣/摄

新华大街等11条主要道路及东关大桥、玉带河大桥上的花卉更新完毕。

运潮减河召里桥南侧花坛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

多种组合:立体花坛+花境+绿植花卉

科学搭建:3D建模设计+“装配式”搭建

在城市副中心运潮减河召里桥南侧,国庆节前完成装扮的街边花坛在阳光下展现出生机与活力。

该花坛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布置特色景观花坛,高低错落的花拱,绽放的礼花,象征未来的孩童,体现群众翘首期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喜悦心情。花坛内摆放有鸡冠花、海棠花、菊花等花卉及三角梅、鸭掌木等木本植物,色彩丰富、形式多样。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采用了立体花坛、花境和绿植花卉等多种配置和表现形式,摆花种类增多,造型也由平面向立体展开,题材多样、造型新颖、色彩鲜明,与周围景观相互融合衬托。

矗立在新华东街北投爱琴海购物公园门前的立体花坛主题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花坛长13米,高7米,以古老的燃灯佛舍利塔为基调,把时光化作桥梁,热烈祥和的画面表达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许。整个花坛采用北京常见的花卉材料,通过五色草、角堇、美女樱、海棠、矾根等开花穴盘苗及大花海棠、超级鼠尾草、美人蕉、孔雀草、长春花、矮牵牛、球菊、三角梅、非洲茉莉等20余种花卉镶嵌组合而成。

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马吉龙介绍,这处花坛设计采用3D建模技术,大量准备工作在场外完成,现场仅用12小时就完成搭建亮相,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该花坛还有一大创新,就是采取了滴灌系统浇水,节能环保。

今年花坛的绿色环保应用也更加突出。充分利用园林废弃物,不仅节约了资源,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垃圾量,净化生活环境,具有生态环保价值。

生动的花坛造型,缤纷的花卉搭配,吸引了不少市民。市民刘女士和几位姐妹一同与花坛留下合影,“从短视频平台看到造型非常壮观漂亮,今天终于见到实物了,太美了。”

公园内:运河岸景观节点设花坛 城市里:花卉景观向道路两旁延伸

大运河森林公园用约215万株鲜花将秋日的副中心装扮得分外多姿。

记者从该公园管理处了解到,今年大运河森林公园迎国庆常态化摆花项目以“魅力运河,多彩通州”为主题。摆花以点、线、面的形式布置,其中,主体花坛三组,花境花带两组,营造统一、大气的园区生态景观。三组花坛主题分别是“和平中国”“运河情”“似水流年”,主要采用一串红、孔雀草、非洲凤仙、四季海棠、角瑾、五色草等花卉品种,其中立体花卉约95万株,地摆花卉约120万株。

公园还在运河两岸景观节点设立了主题花坛。公园管理人员介绍,通过设计师优化设计,今年摆花在保留主体花坛整体效果的同时,更注重节俭特色,花卉选材加以循环利用,如根系花卉可回收至花卉基地进行再培育,凋谢花卉可回收用作肥料,既减少耗材,又可使景观延续到10月中旬。

夜景照明也克服了柔性LED灯带作为轮廓灯造型不精准的难题,使夜间灯光效果更加柔和均匀,灯带和花坛景观更好地融为一体,改善花坛的观赏体验。

除了重要路口和公园,今年通州区的国庆摆花还更加注重将花卉景观向道路两旁休憩区域延伸。在通怀路,为增加路旁花池的功能多样性,区园林绿化局在次干道、小街巷便道的木质便民椅旁安装了花箱,栽植香雪球、火炬花、矮牵牛等花卉,为城市街头增添了靓丽色彩。

通州区城市管理委也完成了新华大街等11条主要道路及东关大桥、玉带河大桥上6000余个花箱内花卉种类的更换,将大花海棠、孔雀草、万寿菊、美女樱等花卉组合种植。时令花卉色彩缤纷,增添节日氛围,美化城市环境。

主要道路:万盏灯饰利旧再用

燃灯塔古建群:景观灯光节能环保

在城市副中心,各色喜庆的节日装扮也已纷纷“上阵”。通济路等20条主要道路,东关大桥、北苑桥、天成桥等重要节点安装了1万余盏传统灯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和融合了牡丹、芍药、百合元素的铁艺造型灯笼,使城市副中心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记者从区城管委了解到,副中心景观布置始终坚持节俭、环保理念,最大程度地采取“利旧”原则,今年悬挂的灯饰80%都是去年用完取下的,在对个别损坏零件进行更新替换后,今年再继续使用。

国庆节前夕,副中心运河畔的部分景区、商圈还精心制作了几组小品灯光秀,市民在西海子公园、燃灯塔片区、千荷泻露桥等地可以欣赏运河沿岸夜晚的别样风情。站在千荷泻露桥上望去,燃灯佛舍利塔金光璀璨,周边的古建筑群柔和静谧,与运河水交相辉映。

记者从通州区城市管理委了解到,副中心结合桥梁、楼体、商圈、景区等地建筑特点和功能属性设计灯光。如道路、桥梁作为基础交通设施,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亮化提升工程,既有基本照明功能,又有迎宾属性,通过选择造型美观、色彩适当的路灯,科学布置,让一条路、一座桥都能成为游客对城市的美好记忆。

同时,节日景观灯光也十分注重节能环保。大运河畔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夜景照明设计方北京星光裕华照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天飞介绍,景区大部分采用3W和少部分6W两种功率的光源进行安装,除了短接时不会出现火花,又能在保证效果的同时确保节能降耗。他解释说,原有燃灯塔塔身照明采用金卤灯投光方式,每套金卤灯功率1000W,每组6套,一组灯杆灯具功率就达到6000W,并且由于灯具故障、线路老化等已经不能正常点亮。而经过设计单位通过对塔体的3D建模精确计算,采用最新的LED光源技术,每一套灯具仅需要128W,每组灯杆根据需要安装6—8套灯具,总功率在768W—1024W之间,仅是改造前功率的1/6,却能达到并超过改造前的效果。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记者 冯维静

责任编辑 张琛


作者: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