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潞源街道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融入百姓生活点滴。根据辖区特点,主动探索“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创新城市治理新方式,积极调动企业协同治理的主动性、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让辖区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潞源街道辖区范围内有市、区两级行政机关,常有人员前来办事,曾经就有群众提出过“周边无公厕”的诉求。近期,经过充分调研,潞源街道运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在通济路和运河东大街新建2座公共卫生间投入使用,为过往行人、清洁工人、执勤交警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环卫工人姜玉平:“我从19年以来一直在通济路上进行工作,以前这段路没有厕所,就像我们这些户外工作者上厕所极其不方便,要走到很远的路 ,自从修了这个厕所,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民有所需,我有所为”。2022年以来,潞源街道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融入百姓生活点滴,根据辖区特点,主动探索“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即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两个机制、建立三项制度、搭建四个平台、恪守五条原则。“一二三四五”工作中,工作人员每办理一单就给居民留下联系方式,真正实现将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并完成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的转变。
潞源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王禹清:“依托于这套方法,我们集中解决了多个在城市建设和基层治理当中,急需要解决的疑难杂症的问题,比如说行政办公区停车难的问题,我们主动地对接市工程办,协调北投集团对二号停车场进行了重新的优化设计和改扩建,新增车位130余个,有效解决了往来于办公区办事群众停车的诉求。”
截至今年9月,潞源街道共接单1032件,主要的问题涉及施工管理、城市管理、社区管理等几大类,平均响应率99.6%,解决率95%,满意率100%,并荣获“2021年度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潞源街道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推进协同共治。通过建立“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协调开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采样“黑科技”正压式常态化核酸检测亭、打造“政企共建”在职党员服务站、启动“暖心速递”新就业群体特色服务项目等一件件便民服务的小事,把城市治理的“文明指数”逐渐转化为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记者:张桐 李磊
责任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