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讲述人”江逐浪——戏韵之河通古今
2022-12-15 10:3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城市副中心推出了第二批大运讲述人名单。大运讲述人江逐浪是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文化学者、作家。她曾主导策划央视古运河系列文化纪录片,出版书籍《戏曲文化艺术馆》等。她将以“戏曲”为主题,讲述通州运河相关的北京戏曲故事。

如果我们把运河比作一支箭,我把京城比作一条弓的话,它正好是弯弓搭箭的那个焦点所在,所以它也是我们南北文化、东西文化种种交汇的所在地方。说到这儿呢,大家肯定都听过杜十娘的故事。京城第一名妓,脱籍从良,跟他的情人李甲准备回南京老家。他们怎么走的?他们就走的是水路,走的是大运河。原文怎么说,说杜十娘和李甲两个人从潞河买舟南下。这个潞河呢,是古称,指的就是北运河,北运河是哪儿呢?就是从通州到天津这一段。杜十娘这个故事是杜撰的,但是杜撰的故事背后是显示出很多当时的文化现实的。如果当代的人从北京到南京到上海有飞机,有高铁,那么也会反映在我们当代人的小说里。在这个三言两拍,这个晚明的小说里,他们想都没有想,就直接说,他们出了北京城,直奔通州,从通州坐船南下,说明什么?这是当时明朝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从北京去南京,一定是先去通州,再坐船,到了明朝的时候,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移到了南方地区,南方就出现了四大声腔,行遍全国,那一定也是少不了南北大动脉这条京杭大运河。还有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商人,商人到了任何一个地方,他们就会找同道,他们就会找同乡,所以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很特殊的建筑方式叫做会馆。专门供自己去会老乡的,我们在通州的古迹上就曾经看到过江西会馆的相关资料,而且江西会馆里就有戏楼,这个会馆里演唱的估计就是来自江西的弋阳腔,但是到了北京城之后,弋阳腔改名啦,改名叫京腔。可以说在晚清之前,人们说到的京腔都不止现在的京剧,而是指来自江西的弋阳腔,只不过到了北方开始慢慢的把这个发音改变了,用北京话来演唱了,所以到了清朝的晚期,这几个声腔慢慢的就合流了,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京剧,所以也可以说京剧也是沿着运河来的。戏曲呢,在大运河两边已经繁衍了几百年了,直到现在,在我们通州还有梨园主题公园,还会有很多的戏迷、票友在里面去进行戏曲演出,所以如果朋友们有机会在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来走一走,在大运河两边感受一下,上千年的文化魅力。想一想南北文化交流对整个北京文化,对整个中国文化,包括我们中国戏曲文化、音乐文化的影响,一定会觉得很有收获。

记者:孙颖

责任编辑:刘小辉


作者: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