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业 富农民 美农村 漷县镇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3-04-28 09:3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将乡村振兴作为激活现代产业的引擎,打造“漷县菜园”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一村一特、一园一品”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建设以运河文化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京东运河古城,带动全镇61个村庄村民增收致富,唱响了农产融合的富裕经。

谷雨时节,漷县镇后元化生态采摘园里生机盎然,菜农们挥舞铁锹,刨地除草,抢抓农时,大干生产。这几年,凭着果园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 在家门口轻松就业 。

村民李伯红:“收入一天100多块钱,在家近近边边的,一月一发工资,我们要不上这儿,我们就得上远处。这多好,老板带我们发家致富。”

果园的主人叫杨洋, 大学毕业后进入央企工作,后来家里赶上拆迁,日子过得安稳舒服,令人羡慕。 2015年,杨洋的父亲生了场病,术后便一心想拿家里拆迁款做农业产业,让大伙儿都吃上健康的绿色农产品。看着父亲忙前忙后,铁了心的搞农业,杨洋有些坐不住了,他辞掉工作,跟着父亲一起经营起了采摘园,从早上六点多钻进大棚,到晚上七八点结束直播,杨洋的生意越来越好,也带动了周围村民就业。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一直埋头干农业的杨洋 也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农业的一些关键句、关键词 他反复研读了好几遍。 “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报告中这些振奋人心的国家政策和奋斗目标 时刻鼓舞着杨洋,让他更加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百年果园梦奋进。他期望有一天,自己能和村民们一起见证后元化村的振兴。

漷县镇后元化生态采摘园负责人杨洋:“我们就通过我们自己的微薄之力,也是在助力乡村振兴,把他们这些闲置的、在家没事儿干的劳动力,通通带动起来,然后,把百姓的积极性也带动起来。”

为了让更多村民尝到增收的甜头,漷县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推进复耕复垦工作开展,各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行动,带领村民们变荒地为良田,创造工作岗位的同时,还结合村庄定位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拓展增收渠道。如今,吴营村的 50 亩苗木地 都种上了鲜食玉米,玉米秸秆、棒骨和玉米皮儿经过加工,变成了手编非遗扫帚的原材料,带动农村妇女就业。纪各庄村复耕的土地上种满了大豆,成熟后变成制作豆腐的原材料,并注册 “ 纪豆诚 ” 商标,对豆制品进行深加工,帮助村里的“豆腐户”每年增收十多万元。同时,漷县镇还整合各村特色,打造 “ 漷县菜园 ” 品牌,形成“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成为通州区最大的蔬菜产区。

漷县镇土地联营公司总经理张诚:“漷县镇2022年实现复耕是275万亩,任务量是全区第一。今年,咱们要结合全镇蔬菜跟粮食的播面和产量任务,有序开展种植工作。”

随着大运河京冀段的通航,大运河畔的漷县千年古村落 也变得越来越美。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榆林庄村结合“中国运河第一庄”的美誉,建成了村庄运河文化展览馆,马头村在村子最南端绘就百米文化长墙,还原了漕运鼎盛时期码头的繁荣景象和商贩们辛勤劳作的场景。漷县林场也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林下旅游、森林康养、休闲游憩等林下经济 , 推动 “ 运河牡丹园 ” 开园。同时,“漷县民间美食节”“漷县民俗文化节”的开展,也让漷县镇发出了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漷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郝红芬 漷县镇将立足新方位、把握新机遇、开启新征程,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走好高质量发展路线,从加强党建引领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强优质资源汇聚强产业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好运河千年文化古镇、京东现代农业大镇和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甜头、农村有看头的美好愿景已经在漷县镇全景呈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漷县镇的党员干部群众 正在沿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引的方向, 在乡村振兴的这条康庄大道上,齐心协力,阔步向前。

记者:韩银丽 李文东

责任编辑:刘小辉


作者: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