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区房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辛果
从房屋修缮到修剪花草,从垃圾清理到停车秩序,小小物业背后承载的是大大的民生。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海淀区在物业管理方面开展了社区伙伴行动计划、建立物业费用测算指引等多项工作。
海淀融媒:在今年5月《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海淀区正式启动了物业管理“社区伙伴行动计划”,这一机制在实行后对推动社区党建引领,业委会(物管会)发挥实效方面都起到了什么作用?
辛果:实施“社区伙伴行动计划”的目的是理顺和明确业主代表、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人、产权单位、政府部门等物业管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形成共建共治的最大合力。今年有15个小区主动创建物业管理“伙伴关系小区”,通过一年的探索实践,不断建立起了关系融洽的伙伴关系,还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共商共建共治的机制和模式,比如万寿路街道的民情驿站和“四民工作法”、曙光街道的“六方联动共建机制”、学院路街道的“三师一员一顾问”和共生大院模式等等。
海淀融媒:很多老百姓对物业收费的构成有些疑问,能否为我们解答下关于物业费定价问题?
辛果:物业服务是否“质价相符,公开透明”是广大业主居民的关注焦点,实际上服务范围、服务标准、设备设施、建筑规模等因素的不同都会造成物业费的差异。为了增进社区各方伙伴对物业服务工作内容、成本的了解,做到手上有账、心里有数,我们委托海淀区物业管理协会牵头,联合两家专业物业服务评估机构制定了《海淀区普通住宅小区物业费用测算工作指引》,按照法律法规及不同类型小区评估实例,列出物业服务9类费用31项明细的具体构成测算参考,大家可以通过“海淀房管”公众号来获取指引全文,还可以查询到物业管理相关信息、案例、通报,以及我们专门制作的住宅小区基础物业服务示范系列短视频。
同时,海淀区积极响应住建部、市住建委“加大物业服务收费信息公开力度,让群众明明白白消费”的工作要求,开展物业服务信息公开专项整治,对照《条例》第70条规定的八类信息公示要求,在检查中累计查处并整改38个物业项目,妥善处理了群众投诉170件。通过多管齐下形成治理组合拳,一方面督促物业服务人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主动公开收支信息;另一方面健全广大业主购买服务的意识,促进业主与物业服务人遵循质价相符原则确定或调整物业服务费。
海淀融媒: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小区物业服务的高要求也是与日俱增。区房管局在加强行业监管,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方面又有哪些举措呢?
辛果:2021年我们牵头建立了海淀区住宅物业项目监督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属地评价与行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已实施物业服务的住宅小区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的物业服务质量,选出一批物业服务优秀小区。
此次考评工作有一项重大突破,就是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对227个优秀物业项目按照不超过0.5元/建筑平方米、总金额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发放奖励资金,全区总奖励金额近900万元,激励物业项目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各街镇正在进行奖励资金发放工作,不过在实际使用上也是有要求的,所有的奖励资金将真正“为民办事”,用于购买单项服务、维修改善硬件设施等小区公共支出,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王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