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晚场就近设点服务上班族
2022-07-25 09:2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街道/供图

为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近日,我区各街道持续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流动车进社区和疫苗接种专场服务,让疫苗多“跑腿”,群众少“走路”,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接种疫苗,推动构筑免疫屏障,全力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

疫苗接种车开进社区

为进一步提高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燕园街道于7月19日至20日安排疫苗接种车开进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种疫苗。

7月19日上午9点,记者在接种现场看到,很多居民排起了队。医务人员与街道、社区工作者紧密协作,设置了登记区、等候区、留观区、应急处置区等区域,接种车与留观区紧邻,保证接种、留观环节有序衔接,接种全流程单向行进。此外,现场还安排了医务人员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答疑解惑,通过“一站式”问诊服务消除老年人对接种疫苗的顾虑。

前来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在工作人员的指引和搀扶下,依次进行扫码、测温、核验身份、上车接种,之后有序进入留观区内休息,留观区工作人员时时关注留观人员状况。“接种后要到留观区观察30分钟才可以离开,回家后要清淡饮食、注意休息、不要饮酒……”工作人员向每位接种者讲解注意事项,解答各种疑问。“在家门口就能打疫苗,真是太方便了。”72岁的陈大爷来接种第三针。

燕园街道以全面动员的“决心”、周密部署的“细心”和便民服务的“暖心”建立起社区网格协调联动、紧密配合的疫苗接种工作机制。各社区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小喇叭广播、微信群转发等形式,确保疫苗接种宣传无死角、全覆盖。“此次燕园街道专门安排移动疫苗车进社区,让疫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居民在社区内就可以享受到疫苗接种服务,不仅为高龄老人接种疫苗开辟了‘爱心通道’,更打通了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燕园街道办事处主任杨兴文介绍。

“固定接种点位+流动疫苗车”双管齐下

目前,清河街道通过“固定接种点位+流动疫苗车”双管齐下的模式,有序推进辖区疫苗接种工作。“清河街道疫苗接种点已经重新迁回位于街道安宁庄东路91号的清河生活馆二层。此外,流动疫苗接种车也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进入部分社区开展接种工作。”清河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文教组负责人乔梁介绍。

清河街道疫苗接种固定点位在设置常规问询、接种、留观等区域外,还设置了应急处置区,配备了心电检测仪、自动体外除颤器等医疗设备。同时,北京市社会福利院支援疫苗接种点的医护人员,专门负责该点位应急处置区的医疗保障相关工作。

“接种疫苗是获得免疫力与保护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弱,应尽快接种疫苗。”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何咏介绍,“目前在清河街道疫苗接种点进行疫苗接种的老人中,年纪最大的103岁,精神和身体状态都不错。”

接下来,清河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将根据辖区接种实时数据统计,及时做好对接工作,安排流动疫苗接种车进社区,让符合条件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种疫苗,让暖心服务“零距离”。

开设接种疫苗晚场

日前,记者在马连洼街道菊园社区看到,一辆新冠疫苗接种车停靠在社区门口,方便居民接种疫苗。现场还设置了专门测量血压的区域,医护人员提供健康咨询、血压测量等服务,为前来接种的居民说明接种禁忌。

为了方便上班族接种疫苗,马连洼街道特意将专场时间定于晚上6点至8点。“平时工作日来回奔波打疫苗耽误工作,现在下班后也能接种疫苗,既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也不用长时间等候,十分方便。”下班后前来打疫苗的张女士说。

马连洼街道菊园社区党委书记汪春梅介绍:“菊园社区属于老旧小区,老年人比较多,街道的疫苗接种点又距离社区比较远,为了方便社区老年人接种疫苗,街道派疫苗接种车进社区,如果有老年人身体不便下楼,我们会派工作人员用轮椅接送。”

接下来,马连洼街道在临时疫苗接种点持续开放的同时,还在多个社区陆续开展疫苗接种进社区专场活动,让辖区居民实现“少排队、少跑腿、快接种”,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并持续优化接种服务,切实筑牢群众的健康屏障。(记者 李翊铭 景天 陈芳)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