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梦来,见一面……
2024-04-04 16:3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该怎么诉说那“此生漫长的潮湿”和

再也无法相见的思念呢?

有人说:

好想那个小老头啊!

有人说:

思念如马。

有人说:

你在,清明才是一个假期。

有人说:

除了梦以外,我再也没有见过你。

4月4日15时02分

我们迎来了

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五个节气

因为节令期间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言万物去故而从新,

莫不鲜明之谓也。”

“万物生长此时,

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

清明,叁月节。

按《国语》曰,时有八风,

历独指清明风,为叁月节。

此风属巽故也。

万物齐乎巽,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在和煦花开的春日里

既有“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的美好景致

作为追思故人的传统节日

也寄托着“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

三月节、祭祖节等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

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清明节传统习俗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的习俗存在差异,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祭奠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扫墓祭祖,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节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也是传承好家风的时候。

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游、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

插柳戴柳

过去在清明这天,家家都要在门前挂上柳条,有的人还要在头上戴上柳枝。插柳于户,可以驱邪祈福;戴柳于首,寓意留住青春。蕴含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和美好幸福未来的殷切期盼。

放风筝、荡秋千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寓意“放晦气”。唐代荡秋千已十分流行,白居易《寒食夜》里就写道“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清明·诗词

传/统/二/十/四/节/气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唐·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思故”的悲,“寻春”的美

在这个节气交汇

提醒着每一位前行的人

追寻前路的光、欣赏沿路的景

莫忘来时的路、常念远去的人

今夜,请你入梦来

与我们见一面

……

编辑:张楚佳

制图:罗雨涵

照片来源:罗雨涵、傅奥、Sakura:) 小樱

部分内容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