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千年神韵
寺内盛开的榆叶梅
《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石碑
寺内樱桃花
“北京玉兰之最”——古寺兰香
寺内白塔
寺内古树参天,郁郁葱葱
千年古刹,玉兰花开,名动京城。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大觉寺内的古玉兰久负盛名,花开时节满树晶莹,如冰似雪,万头花朵缀满枝头,花枝临风摇曳,山径幽深。远远望去,犹如雪山琼岛,美不胜收,极具观赏价值。
大觉寺,又称西山大觉寺,大觉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时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一,元代及明早期称灵泉寺,明宣德三年重修后改为大觉寺,1979年8月21日,大觉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5月25日,大觉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大觉 碑石悠悠
大觉寺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主要建筑由中路寺院、南路行宫和北路僧房组成。中路为五进院落,包括山门、碑亭、功德池、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舍利塔、龙潭、龙王堂。北路是僧房,南路有戒堂、四宜堂、憩云轩、领要亭等。后部是一处寺庙园林。大觉寺的辽代石碑是重要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大觉寺的历史及契丹版大藏经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为北京地区著名的佛教寺庙,大觉寺自然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当属《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石碑,作为辽代古碑,其位置坐落于寺内后山北侧。近观古碑,碑呈汉白玉石质,面南向,螭首,圭额。碑身高1.5米,宽约0.8米。“此碑刊于辽咸雍四年(1068年)碑文正书,为两面刻。碑阳额题‘奉为太后皇帝皇后万岁大王千秋’,碑文记叙玉河县南安窠村(今海淀区南安河村)邓从贵一家于辽道宗咸雍四年三月,舍钱30万缗,修葺清水院僧舍,复施舍钱50万缗,印制大藏经579帙,‘创内外藏而龛措之’一事。碑阴额题‘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而《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一文,则由辽代中晚期著名的‘文僧’、碑记中结衔作‘燕京天王寺文英大德赐紫沙门志延’所撰写。碑文载捐资者题名,文字大多不辨。”北京大觉寺与团城管理处副研究馆员宣立品介绍道。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碑石曾被打断,后建碑亭保护,碑文经近千年的风剥雨蚀,风化磨泐甚重,碑阴文字已难通读。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碑文不仅直接记叙了清水院的一些情况,而且间接透露出与刊印《契丹藏》相关的许多重要信息,即僧觉苑佛学造诣很深,历兴宗、道宗两朝,受敕担任大藏经(即契丹藏)校勘,而此碑刊立主旨是记述印制大藏经并“创内外藏”之事,故而碑阳之额题曰:“奉为太后皇帝皇后万岁大王千秋”——因为刊印经藏一事乃是最高统治者诏令和倡导的,碑文虽仅300余字,却记叙了辽代朝野崇佛盛况和清水院筹资印制《契丹藏》的始末,并且描述了阳台山清水院的山川形胜,不仅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大觉寺的辽碑,是大觉寺历史的一个最早的见证者,可称得上是镇寺之宝。通过这个碑,我们可以看到在辽代的时候,大觉寺就已经非常兴盛了。时境变迁,来到2007年,大觉寺对辽碑进行了进一步清理保护,将深埋于地下的龟趺起出,在石碑下搭砌石台,并在碑身外增设玻璃护罩加以保护,以防止风雨对石碑的侵蚀。
无去来处 万世春秋
沿着中路寺庙主体建筑拾级而入。大觉寺内大雄宝殿是全寺中心,大殿面阔五间,梁、柱、枋、斗拱、门窗全是木结构。殿堂歇山琉璃瓦,檐下装饰有斗拱,正中悬挂一块巨匾,上书“无去来处”,字迹虽沧桑却刚劲有力,为乾隆皇帝御笔。
据了解,乾隆皇帝一生曾5次来到大觉寺,与这座千年古刹的渊源颇深。“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与大觉寺的缘分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一次去黑龙潭谢雨,谢雨之后便趁此驾马游幸了大觉寺。从乾隆皇帝御制诗《初游大觉寺作》‘灵渊谢神贶,古寺问佛津。阳台最高峰,未到意已欣。’中就能知道乾隆皇帝认为此处甚好,同时其父雍正帝与大觉寺渊源颇深,更加深了乾隆帝对大觉寺的喜爱。乾隆十二年还下旨重修了大觉寺,大觉寺南侧阴面的碑文《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文》就记载了当时的历史,这通碑文也是大觉寺清代历史上唯一一通御制重修寺庙碑。”宣立品说。
大觉寺中路轴线南侧有两组庭院建筑,其中位于山坡上的建筑是憩云轩,“憩云轩”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御题的轩名,其匾额就悬挂于建筑外檐正间。佛教的游僧居无定所如行云流水,高宗以云水僧自居,作为清帝王休憩之所,为了与庭院的自然景物谐调,特将匾制成绿色蕉叶状,正上方钤“乾隆御笔之宝”玺一方。作为皇帝驻跸的行宫,憩云轩的园林设计也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轩前有青石铺就的台阶,两侧堆砌一些山石。从坡下往上看,假山及两旁的青翠竹林把整个建筑平遮半掩,登上山石台阶,方能看到宽敞隽秀的主体建筑。假山造型突出了憩云轩这座主体建筑的高大轩昂,使之藏而不露,体现了清幽隐秘的园林效果。憩云轩后至领要亭一带,山势陡峻,这里用青石堆叠了大片的假山,东低西高,连贯起伏,颇具自然山野之意趣。
心有归处 守护传承
时间最慷慨,它给予所有人,每个人都拥有它;时间又很吝啬,对每个人都很有限,转瞬即逝。对穿越时光而来的大觉寺而言,千年只是一瞬,而对于守护它的人来说,要做成一件事,可能就是一生,甚至是几代人的传承……
王丽萍是大雄宝殿的看殿人,每天面对的是佛像与游人,她的生活节奏是规律而缓慢的。每天早上9点,当她推开大雄宝殿古朴的大门,意味着一天的工作也就此开始了,而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视检查殿内陈列的文物有没有异常情况,在这之后她会拿起扫把开始清理殿内的环境卫生,工作之余她会不由自主地向大殿的柱子上凝望。
当年,王丽萍的爷爷王常修是大觉寺最后一位僧人,后来还俗,就是这位有心人把大觉寺的契约文书藏在了大殿的天花板里,珍贵的文物史料才得以保存传世。后经研究整理,王常修所保留下的这批契约文书,基本保存完整,真实具体地记录了大觉寺清代至民国初年寺院经济及其他方面的活动,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极为丰富,颇具地区特点,它是研究清代大觉寺历史、寺庙经济史及北京社会经济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
家道悠悠,文脉绵绵,如今王丽萍继承了爷爷的衣钵,成为大雄宝殿的看殿人已经11年了。由她所看护的大雄宝殿是大觉寺最大的佛殿,只不过从一开始,年轻的王丽萍还并不清楚面对这份意义和责任都十分重大的工作自己能坚持多久,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而且单调的工作也曾使她萌生过退意,“每天坐在同一个地方,真的很枯燥。”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王丽萍慢慢明白了爷爷身上的责任,也慢慢有了对这份工作的独特感受,“感觉自己确确实实做了一些特别有意义的工作,所以内心特别踏实。”这个踏实,是心有归处;这个踏实,是守护传承。“能够在这个光荣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继续爷爷的工作,守护大觉寺的珍贵文物,这是传承,更是责任,这里也是我最骄傲和自豪的地方。”王丽萍说。(记者 肖威)
小贴士
大觉寺,又称西山大觉寺,大觉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无休息日。9:00-17:00(16:30停止售票)交通:
一、乘车线路:
①地铁4号线北宫门站下车,坐346路公交车至温泉村站,换乘633路到大觉寺站下车。
②地铁16号线温阳路站下车,乘坐633路公交车至大觉寺站下车。
③乘651路公交车至温泉北站换乘633路到大觉寺下车。
二、开车路线:
①八达岭高速北安河出口,走北清路向西到头左转见路标到大觉寺。
②走阜石路或莲石路上西六环向北走49号出口,下六环右转到大觉寺。
购票:
成人票价:20元
持本人身份证购票
本版照片 钱里/摄 罗雨涵/摄 大觉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