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觉禅寺遗址:岁月遗珠 禅意犹存
2024-05-29 09:2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距离妙觉禅寺遗址50余米的金刚石塔

妙觉禅寺遗址内的碑记

黄普院石刻

明照洞瑞云庵门楼

妙觉禅寺遗址内的碑文、石刻

明照洞瑞云庵门楼及金刚石塔

明照洞瑞云庵内的山洞和山洞基房

“古刹遗址草木深,禅意悠悠入云林”。海淀区苏家坨镇车耳营村西北,妙觉禅寺遗址静卧于岁月长河。如今,古寺虽已不见当年香火鼎盛之景,但遗址中仍透露出一种禅意悠长的气息,步入这片遗址,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妙觉禅寺曾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其建筑之美、佛像之庄严,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朝拜。随着历史的变迁,寺庙逐渐荒废,最终只留下这些遗址。

文物名片

妙觉禅寺遗址

妙觉禅寺遗址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车耳营村西北一公里处,距金刚石塔50余米。最早由金代皇帝金章宗完颜璟创建,初名黄普院,后多次更名。历史上,明宣德九年尚膳监太监尹奉赞其为胜境,后偕同他人重建寺庙,因水患改址另建。正统三年春建成规模宏大的寺庙,还建有钟楼、鼓楼。该遗址内有展示寺庙相关碑记等的围栏,其见证了朝代更迭和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虽现仅剩残垣断壁,但意义重大。庙前曾有古银杏树后被雷击毁,庙舍于1941年秋被日寇焚毁。现遗址及银杏树尚存,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在区文物局支持下得到整理和保护。

历史故事

古刹残垣,妙觉禅寺的斑驳印记

妙觉禅寺遗址所处之地环境清幽,山水相依,与著名的金刚石塔相距仅50余米,是凤凰岭南线景区的一处景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金朝皇帝金章宗完颜璟时期。据碑文考证,妙觉禅寺最早由金章宗完颜璟创建,初名黄普院。金章宗时,在北京西山修建了八座行宫,即当时著名的“西山八大水院”,包括清水院、金水院、香水院、圣水院、潭水院、泉水院、双泉院、灵水院。在西山凤凰岭的古村落车耳营西北,有明代的“明照洞瑞云庵”,内有京城奇绝的“飞来峰金刚石上塔”。此地原为金代黄普寺,又称黄普院,有清泉和古银杏,据史书载“灵山高矗,圣泉中流,真圣境也”。又有碑刻记“……溪洞清流,有金章宗创建之古刹黄普院”。故有史地专家认为此处应为八大水院之一的“圣水院”。随着历史的推进,寺庙的名字也经历了多次变更,明朝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寺庙被赐名为妙觉婵寺,而在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又改称明照洞瑞云庵。妙觉禅寺,从金章宗完颜璟时期的黄普院,到明朝的妙觉禅寺,再到后来的明照洞瑞云庵,它见证了数个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昔日的庄严与辉煌。

妙觉禅寺遗址内的三处围栏,分别展示了寺庙的石构件遗迹、尹奉修建妙觉禅寺时立的碑记、妙觉禅寺第三代主持妙臻修建妙觉禅寺时立的碑记。这些碑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妙觉禅寺发展历程的详细记录,残存的碑文、石刻,都在默默地讲述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故事,其中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明宣德九年的那段历史。

在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的秋天,尚膳监太监尹奉因公出差至昌平,听闻州西南有一处古老的道场,便前去探访。他来到当年的黄普院时,看到寺院早已破败不堪,整个建筑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是这里风景绝佳,奇石林立,古柏苍劲,更有一股山泉水,日夜流淌,他对此处的景色赞不绝口,称之为“真胜境也”。尹奉想到自己年近花甲不久就要被迫出宫,他当即打定主意,把黄普院当成百年后的最终归宿,尹奉从皇宫退役后,选择落发为僧,与尚衣监太监崔安等人慷慨解囊,善舍金帛,在明照禅院洞前大兴土木,重建寺庙。然而,由于山水暴涨,原有的寺庙基础被冲毁,他们不得不另辟场地,向南移动约百余步,重新选择了一块地方进行寺庙的重建。

根据碑文记载,从宣德九年开始,第一代开山者们开始了艰苦的修造工程,经过五年半的时间,寺庙于正统三年春天完成建设,明英宗朱祁镇赐额为“妙觉禅寺”,尹奉也成为了第一代住持。新寺庙规模宏大,建有正殿、后殿、东西厢房四十余间,还建造了钟楼和鼓楼。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形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妙觉禅寺的修建历程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也见证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名片前世今生

禅钟远播,历史故事隐秘回响

目前只有“明照洞瑞云庵”门楼、金刚石塔、山洞和山洞房基等遗迹依然可见,这些遗迹见证了妙觉禅寺的深厚历史。特别是金刚石塔,位于山门东侧,高15米的巨石岩顶,始建于明代,塔高约2.5米,为六角七层密檐式砖塔,其塔基各角雕饰着一头凶悍环角牛状的饰物。据碑文记载,此塔为妙觉禅寺第一代住持尹奉的寿塔,其尸骨埋于塔下。尹奉作为明朝的太监,在退休后选择落发为僧,并出资重建了妙觉禅寺,这体现了他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妙觉禅寺还与一些人物有着密切的关联,如第一代开山者们,他们也为妙觉禅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进一步丰富了妙觉禅寺的历史文化内涵。

除了这些遗迹和人物故事,寺庙遗址周围还散落着一些古老的碑刻和石刻。这些碑刻和石刻不仅是了解这座寺庙的重要资料,更是我们探寻其渊源和传承的珍贵线索。

随着历史的推进,妙觉禅寺经历了兴衰荣辱。寺庙建成后,曾迎来一段繁荣时期,信徒云集,香火鼎盛。然而,命运波折不断,妙觉禅寺虽吸引着众多信徒朝拜,却难逃岁月侵蚀和战乱破坏。据史书记载,曾经在寺庙前有一株巨大的古银杏树,它的枝叶繁茂,见证了妙觉禅寺的历史变迁,不幸的是,这棵古老的银杏树最终因雷击而损毁,让人惋惜不已。

1941年秋天,妙觉禅寺再次遭受劫难,被日寇焚毁,使得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遭受了重大损失。尽管历经沧桑,妙觉禅寺遗址及那株古老银杏树的遗迹仍留存至今,成为历史的见证,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这座寺庙曾经的辉煌。

“园”说新语

遗风犹存,人文典故的持续传承

妙觉禅寺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佛教寺庙,它承载着金、明等朝代的文化记忆,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辉煌。尽管历经岁月的洗礼,但它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它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寺庙,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汗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妙觉禅寺遗址,在海淀区文物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得到了妥善的整理和保护。如今漫步其中,残垣断壁间仿佛还能看到僧人们诵经礼佛的身影,青石台阶上似乎还回荡着信徒们虔诚的脚步声。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犹如一颗被遗忘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品味,去感受那穿越时空的禅意与诗意。

“妙觉禅寺遗址是文化遗产中的精粹,也是后人汲取前人经验和智慧的重要载体,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妙觉禅寺遗址不仅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其蕴含的文化之根、历史积淀更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凤凰岭景区市场服务部副经理刘峥说。她告诉记者,妙觉禅寺遗址见证了古往今来的兴衰荣辱,记录了先民们的奋斗与拼搏。沧海桑田,当我们循迹先祖们留下的丰厚历史文化遗迹时,才能真正感知历史,体悟先民们创造的不朽传统文化。

“遗址虽荒禅意存,古刹犹在忆前尘。”妙觉禅寺遗址虽已不再是昔日的繁华景象,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我们期待,在持续的保护与研究中,这座承载着历史、智慧、文化的古建筑群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为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让我们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记者 朱园园 图片 凤凰岭景区/供图)

小贴士

妙觉禅寺遗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凤凰岭路19号,北京凤凰岭景区南线景区。南线景区以纯自然景观为主,植被茂密,树木繁多,凤凰岭国家登山步道主要路段位于其中。

开放时间:全年07:00-17:00乘车路线:

1、西苑枢纽站乘346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凤凰岭下车即可。

2、地铁16号线北安河站下车,转乘专16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凤凰岭下车即可。

驾车路线:

1、京新高速(G7)——北清路出口——沿北清路往西按路标行驶即可。

2、京藏高速(G6)——北安河出口——沿北清路往西按路标行驶即可。

3、三环、四环——万泉河路——永丰路——北清路往西——过京密引水渠往北按路标行驶。

4、北五环——肖家河桥出口(圆明园西路)——经农大至永丰路——左拐北清路往西——温北路往北按路标行驶。

5、西六环、北六环温阳路收费站出口——聂各庄东路往西按路标行驶。

购票方式:(购票无需预约、可在北京凤凰岭公众号购买或者线下直接购票。注:三方平台需要提前一天购票)

景区现行门票优惠政策:

1、凤凰岭景区门票价格:成人25元,优惠门票:12.5元。

2、优惠及免票政策:

(1)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儿童免票;

(2)60-65周岁老年人凭证门票优惠;65周岁以上凭证免票;持本人北京市养老助残卡免票(景区举办大型活动期间无效);

优惠办法

(3)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生凭学生证门票优惠;

(4)现役军人、武警官兵、消防救援人员、离休人员、残疾人凭相关证件免票。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