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湖上一掠而过的飞鸟,青石前温柔婉约的小花,绿荫下围坐休息的游客,这里是海淀“花园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处完美缩影——一亩园公园。在这里,总绿化面积18.62公顷的区域中,有一片4.7万平方米花海景观,再现了扇湖曲溪美景,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游园体验。
5月29日,记者来到一亩园公园看到“扇湖曲溪,彩林花海,西山入画”的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这儿现在多美呀,湖景在侧、漫步御道、打卡缤纷花海。”不时有游客在扇面湖前驻足,拍照留影,还与一旁的同行者交流,“这儿现在真的太美了。”
以前的扇面湖,开挖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原称“前湖”,因御道在湖中穿过,湖形似宫扇而得名,当年风景秀美,留有大量诗文。圆明园毁后为稻田。2000年填埋而成农贸市场。改造修缮后,记者看到紫白相间的小花围绕“扇面湖”字样巨石,其后就是扇面湖。为重现历史记忆,扇面湖复挖湖面3.2万平方米,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微光,岸边石块堆叠,湖边绿草如茵,小径直通向圆明园。同时,为满足百姓休闲游赏延湖设置亲水步道560米,亲水广场达2800平方米。
一亩园公园里的一亩园,传说为雍正帝演耕处,但缺少依据。据乾隆《八旬万寿盛典图》等资料,本区有建筑院落、道渠、土山,显示为圆明园附属后勤区、官员临时公寓。一亩园被毁后渐成民居棚户区。随着建设完善,如今可以看到扇面湖西南角,一弯水渠向北而出,夹岸绣球红绿,顺着大御道向北,地势起伏,拾阶登上一座小山丘,是“一亩台”,台上向西可远眺三山,天气好时,佛香阁、玉泉塔、香炉峰清晰可见。台下,扇面湖、一亩园、娘娘庙尽收眼底。
从“一亩台”上看到的娘娘庙以前为清康熙时期重建,受官方管理。光绪时再建,有三路院落,现存为中路的后半部分。2014年公布为海淀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娘娘庙主体及所有古树大树,都得到了保留并采取了保护措施。
记者了解到,一亩园公园为恢复三山五园代表性区域的历史风貌,重点加强历史文化资源节点的挖掘、修复与利用,进一步做好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建设过程中,海淀区园林绿化局通过恢复御道、扇面湖水系、古槐、古柳等历史元素,延续园囿与城市共融的历史记忆,将一亩园与三山五园大风貌、大格局、大文化相融合,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园林。同时,还注重突出圆明园大宫门前区域的特色景观历史记忆,恢复历史上扇子湖水面、水渠,实现与圆明园内水系连通。
一年四季,漫步在公园里,可以看到花海林窗、滨水花溪、秋色叶林。疏密有致、大开大合的景观空间,分别带给游客花海、湖区特色桃柳景观、水渠早春花溪等城市彩化景观。 (记者 景天/文 修雨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