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
许多在京务工人员主动留京过年
对他们来说
北京不仅是自己奋斗的地方
更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故乡过年
要有温暖,更要有欢乐
过年也是24小时服务 您放心
养老护理员 孙强
“李阿姨,我是小胖,新年快乐,您今天身体怎么样?过年准备什么年货了?”上午9点开始,西城延寿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银鹤苑)工作人员孙强就开始不停地打电话。为了减少流动助力防疫,同时让为老服务不断档,她通过电话了解辖区行动不便老人的身体状况,顺便拉拉家常。
29岁的孙强来自西安,因为疫情散发,他早早打定主意留京过年。孙强的父母是铁路职工,在他记忆里,以前的春节也总是聚少离多,“小时候常常因为不能和父母一起过年难过,长大后工作、创业,遇到了不少坎坷,尤其是这两年一直没回家过年,好像突然就理解了父母这些年的不易。”因此,平时在给需要照顾的老人打完电话,他也会在空闲时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春节期间,养老服务驿站的主要工作就是紧急呼叫服务。“最近气温低,一些身体不好的空巢、孤寡老人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如果有紧急情况,养老护理员必须及时反应,进行上门诊疗或把老人送到医院。”孙强说,这两天,他正挨户打电话,在拜年的同时也给老人吃下定心丸,过年期间也是24小时服务。
孙强统计,这一年来,因为疫情不能像之前那样经常入户,所以电话询问成为他和老人的联系纽带,“这一年与老人之间打了得有上千个电话,哪位老人的药快吃完了,哪位老人需要去医院复查,哪位老人需要电话拉拉家常,作为一名养老护理员都必须了如指掌。”孙强说他把自己定位成老人的“小棉袄”,工作中除了贴心更需要上心。
居民邀请我去吃饺子 挺暖的
快递小哥 贾剑伟
今年春节,EMS、顺丰、京东快递、申通快递等多家企业表示“春节不打烊”。申通快递更是对“不打烊”全面升级,服务对象上实现全量开放。“春节不打烊”,离不开留京快递小哥们的辛苦付出。负责三里河地区的申通快递员贾剑伟,决定在北京度过第三个春节。
贾剑伟32岁,河北张家口人,来北京打拼已经5年了。和前两年一样,贾剑伟这几天已经给自己列好了日程表,全天主要以工作为主,晚上8点左右收工,回去换上新衣服和远在老家的父母、妻子、孩子连上视频隔空过年。
“过年期间挺忙的,但服务不能断档。虽然不能回家有些遗憾,但是选择留下来就要好好为居民服务。”贾剑伟介绍,今年大部分同事选择留京过年。尽管春节期间收派快递件的数量会小一些,但他预计还要额外承担1到2名同事的份额,所以工作量跟平时相比也还差不多,临近春节派单主要以粮油为主,近期因为疫情原因,运送大桶矿泉水的单子也变多了,老旧小区没有电梯,送一单确实有些累,但这样的派单,贾剑伟从来没有拒绝过一单,“购买大桶水的用户大多是腿脚不方便或者是工作特别忙的人,能搭把手的事一定得帮一把。”
这样的“搭把手”在贾剑伟的工作中是常态,按时、保质、保量送达快件是基础工作,遇到居民家有要丢的垃圾,他也会顺手带下去,“老年居民腿脚不好,上下楼不容易,不少人和我父母年纪差不多,所以感觉挺亲切的。”因为热心,贾剑伟在三里河地区的居民之间有很高的知名度,“前两天一位大妈知道我过年不回家,还邀请我去家里吃饺子,心里挺暖的。”
第一时间响应 有事您说话
准物业服务项目管理人员 魏鑫
近期,椿树街道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准物业服务工作人员再次化身引导员助力核酸检测工作。因为疫情以来多次参与街道工作,工作人员对各项流程非常熟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36岁的魏鑫是一名椿树准物业服务项目管理人员,在核酸检测过程中,一直参与协调人员的工作。
魏鑫是河北人,是独生子女,不能回家过年,他最惦记的是父母。但很多时候,突如其来的工作会冲淡想家的思绪。还记得2021年春节前后,因为气温低,椿树街道内多个院子出现水管破裂现象。“春节没水怎么行!这件事必须立刻解决。”魏鑫及时与工程人员沟通,一起进入现场实地查看情况,排查水管破裂原因,及时解决问题。
椿树街道的胡同平房区域较大,自从引入准物业服务后,修水管、换灯泡、解决房屋漏雨等问题都能就近、快速解决,因此,准物业工作人员也被称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大管家。春节期间,准物业服务依然不断档,24小时保障居民生活需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准物业所有留京人员在做好居民工作的同时,也会全力配合好街道相关工作,第一时间响应居民需求,有事您说话。”
因为不能回家过年,魏鑫和留京同事最担心的就是缺少年味。为此,公司已经提前为他们准备好了,一起包饺子、看春晚。“准物业服务中心像一个大家庭,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魏鑫说。
给咱首都居民 守好家门
胡同保安 张亚虎
“今年过年不回家了,就留在北京,给咱首都百姓守好家门,让大家过个平安年。”说这话的是西城区街巷保安张亚虎。张亚虎来自河北石家庄,父母和哥哥都在老家生活。今年他虽然刚满23岁,但是已经连续在京过了2个春节。为了不给防疫工作添麻烦,他今年依然选择留京过年。
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突如其来,刚刚参与工作的张亚虎在街巷巡逻的同时要兼顾卡口值守的测温、扫码、登记等“重任”,他没多想,决定留在北京过年。一下子面临大考,突然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
在卡口值守工作中,他目睹了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日日夜夜的付出,他们时时刻刻为居民安全负责,没抱怨过一句话。同时,居民的举动也让这个刚满23岁的小伙子特别暖心。他现在还记得,2020年春节,他在社区卡口值守时,一位老大爷来到卡口给他送来食物和热水,叮嘱他要注意防护。后来,他和这位老大爷成为朋友。每次大爷换煤气,他都主动帮忙。
虽然没回家有些遗憾,但打电话时他总询问家里老人有没有接种疫苗,做了几次核酸检测,并且叮嘱他们:“做好防护,减少流动。”
来源:北京西城报
西城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