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礼物 走心更暖心
2022-05-16 12:5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居民送来的100个馅饼

让“大白”红了眼眶

一首生日歌

让检测点位上的生日更有仪式感

老居民组团熬制的姜茶

驱走了低温天气带来的寒冷

老党员自发清理点位让检测更顺畅

……

“战疫礼物”

既走心又暖心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西城干部、群众冲在战疫一线

用行动践行

“做好红墙卫士 守好日子”的誓言

真情!

志愿者检测点唱起生日歌

没有蛋糕,没有鲜花,却温馨。5月4日,在位于德胜门箭楼附近的核酸检测点,社区防控志愿者范蕾度过了自己的39岁生日。得知范蕾的生日后,志愿者同伴们唱起了生日歌,用矿泉水为她“干杯”。

“五一”期间,德胜街道开展连续3天的核酸筛查。受属地委托,红星应急救援队的队员们穿上防护服,协助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工作。作为红星应急救援队的一员,范蕾把两个孩子委托母亲照看,早早来到了核酸检测现场。

⬆️范蕾(左)生日当天全副武装坚守在岗

5月4日是范蕾的生日,但她并没有和别人提起。早上六点半,她就和队友来到核酸检测点,开始了志愿服务工作。在核酸检测点,志愿者们除了负责信息登记、维持秩序,还要对检测现场定时消毒。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脚套、面罩、手套,志愿者们包裹得严严实实,从普通人变成了一个个“大白”。

“您好,请出示身份证”“您好,请按顺序排队,注意间距”“您好,请戴好口罩”……在烈日下,志愿者们不停地重复同样的,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动作,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为了尽可能少去厕所,志愿者很少喝水。渴了,就咽咽吐沫;累了,就原地走两步活动活动……

范蕾:"我们登记的速度快一些,现场秩序好一些,居民等待的时间就短一些。"

范蕾说,为了战胜疫情,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中午12点多,志愿者们完成了当天的支援任务。在休息区,大家迫不及待地脱下防护服,拿出矿泉水一顿“猛灌”。这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今天是范蕾的生日”,欢呼声掌声顿时响成一片。“生日快乐!”大家纷纷举起手中的矿泉水,为范蕾祝贺。

毫无准备的范蕾顿时热泪盈眶。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她许下愿望。“愿你我相识不再只是口罩下,愿疫情早日结束,一切美好如初。”

真香!

居民烙100个馅饼送“大白”

李晓惠:"大家快过来,咱居民烙的,趁热吃!"

近日,刚工作结束后的百顺社区党委书记李晓惠拿着一袋馅饼,招呼“大白”一起吃。谁包的馅饼?故事要从几天前说起……

⬆️居民将烙好的馅饼送给“大白”

那天,刚做完晚饭的曹淑敏遇到了赶往居委会工作的李晓惠,想到她忙了一天还没吃晚饭,曹淑敏叫住了李晓惠:“书记您等等,我刚烙了馅饼您尝尝。”她边说边回家拿出两个刚烙好的馅饼,“韭菜鸡蛋馅的,趁热吃!”递到李晓惠手中时,馅饼还冒着热气。“曹阿姨您手艺真不错,这馅饼看着就好吃!”忙碌一天的李晓惠接过了馅饼。

为了守护居民的健康,这些日子,李晓惠带着社区工作者没日没夜工作,核酸检测、消杀、配送物资,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这些天社区被封控,给他们做点馅饼,换换口味吧。”作为老居民,曹淑敏想用这种方式为“大白”送上一些温暖。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大早,曹淑敏前往市场,买了新鲜的猪肉、茴香、绿豆,一头扎进厨房忙活了起来。为了多包一些馅饼,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邻居张艳霞、韩淑萍,“加我一个!”了解到事情的原由,俩人不约而同地要求加入,大家一起和面、剁馅、烙饼、煮绿豆汤,整整忙活了一天。终于在晚饭前,她们将亲手烙的100个馅饼和一大锅绿豆汤送到了工作人员值守点位,“大家辛苦了,快来吃吧!”看着忙碌了整整一天的“大白”们吃上了热乎乎的馅饼,三个人打高兴。“想吃就说话,我们还给你们烙。”曹淑敏说。

除了馅饼和绿豆汤,曹淑敏还送去了一封感谢信。信中最后一句话是“我们和社工心连心,一起携手战胜疫情,恢复往日的安宁”,落款是陕西巷全体居民。曹淑敏说:“这封信包含了大家共同的心愿。有这么负责的工作人员守护在居民身边,一定会战胜疫情。也希望居民行动起来持续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积极配合社区工作。”

⬆️防疫值守人员收到了爱心奶茶

温暖的故事不止发生一次。此次疫情以来,社区三次收到居民订购的外卖饮品。4月29日收到40份热奶茶,5月3日天气炎热收到40份奶茶,5月4日又收到40份清凉。后来,李晓惠得知是社区一位租户送来的,特意打电话表示感谢同时希望这位年轻人不要订购了,“您的心意我领了,现在社区工作者都挺好的。”

翻开李晓惠最近几条朋友圈,全是居民送来的好吃的,奶茶、馅饼、肘子、火烧……用她的话说,这些都是居民的“爱心投喂”。点赞最多的那条朋友圈中,李晓惠把奶茶摆成爱心的形状,并写道“无以回报,唯有前行”。

真美!

一束钩织捧花背后的心意

近日,平原里北区社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社区居民穆阿姨和女儿一起制作的捧花,手工钩织的郁金香分为粉色和白色,旁边插着两朵高一些的风铃花,在捧花正中间,是两个志愿者形象,一个穿着防护服,一个穿着红色志愿者服装,帽子上勾勒出“志愿者”三个字,灵巧又可爱。

⬆️居民手工钩织手捧花向社工表示感谢

穆阿姨告诉记者,希望用自己手工钩织的花束,表达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感谢。

穆阿姨:“社区工作人员冲锋在前,用汗水和爱守护居民们的生命安全,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和感谢!”

谈起感激的原因,穆阿姨向记者讲述了两个小故事。

不久前,穆阿姨的好朋友查出得了癌症,在医院排到了一个专家号,可是突然接到居家观察的通知着急不已。为了帮助好友,穆阿姨找到了社区,希望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社区党委书记栗欣了解具体情况后,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至街道,又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医院的专家沟通情况,在多方协商探讨后,专家通过网络,先对好友的病情进行线上视频问诊,等居家观察结束后再线下问诊。如果需要购药,则由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代为跑腿。

解决了就医问题,穆阿姨的好友又感觉心脏出现骤疼现象,过了一会儿症状就减轻了,便没当回事。晚上在社区群里聊天,她随口一说,没想到第二天,两个穿着防护服的“大白”主动登门。原来社区担心她是心脏方面的问题,便安排工作人员前去探望。“真没想到,这些孩子都记着我。”老人感动地说。

“社区的工作人员总说是‘小事儿’,可是对居民来说,这是把群众当家人,跟群众一条心呢,所以咱也得干起来!”穆阿姨作为平原里北区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不仅自己参与志愿服务还呼吁身边人一起支持居家防疫,抗击疫情。

真暖!

志愿者送来姜茶应对降温

“孩子,这手指咋这么红?”年过花甲的李桂荣下楼做核酸,发现工作人员的手指红得发紫。起初李桂荣觉得可能是防护手套太“紧”勒的,可走完检测全程后发现,最瘦小的“大白”手指最红。

“前几天,北京气温高,热得我们防护镜里都是雾气,大伙儿就换了单衣。这几天天气预报说降温,但想着已经立夏了,也冷不到哪里去,结果衣服就穿少了。”一位大白耐心地解释。

李桂荣家住五路通北街三号院,属于德胜街道黄寺大街西社区。为了让居民少跑路,社区把核酸筛查点位搬到了居民家门口。为了让点位顺利建成,大伙儿就帮着挪地儿,搬桌子,还成立了志愿小分队,协助每日的核酸筛查工作。作为楼门院长的李桂荣更是处处留心,把这群“大白”当成自己的孩子,“我们院有一百三十余户居民,一院一核酸,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安心的是大伙儿,奔走的是他们,这群孩子不容易。”

这两天,李桂荣早起发现又“变天”了,还没走到点位就听见支部书记张爱平在招呼煮姜茶。李桂荣跑过去一瞧,冻了一早上的“大白”们,虽然脸上笑容不减,但手指又僵又红,让人看着心疼,“这活儿我熟,我去煮,你们先去门房暖暖,我们群里通知居民晚点下来。”

回到家,她招呼老伴儿去买了最好的红糖,拿出了家里最大的锅,还准备了暖水瓶和一次性纸杯,仅用了二十分钟就再次返回点位。“能喝的就喝点儿,不方便喝的就拿着暖暖手。天儿不好,一会儿咱多叫几个‘帮手’下来,加快进度,辛苦你们了。”李桂荣边倒姜茶边说。“阿姨,一点都不辛苦,来咱小院服务,我们这心里暖。”接过热乎乎的姜茶,“大白”们笑容愈发灿烂。

据黄寺大街社区党委书记曹金香介绍,在开展核酸筛查工作的这段时间,他们收到了许多居民送来的礼物,包括水、面包、水果……“特别冷的那天收到的礼物最多,有的点位是热水、有的点位是热饭、还有的居民拿出了过冬囤的暖宝宝……这些礼物虽‘小’但‘暖’,它们的背后不仅是居民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更是大伙儿共同战疫、护卫家园的决心。

真赞!

老党员自发清理点位卫生

孙宝娟:“现在风急尘大杨絮多,我趁着核酸检测开始前把这些点位清理一下,能方便你们工作。”

5月4日早上五点半,月坛街道木樨地社区71岁的孙宝娟拿着自家的笤帚、墩布、抹布出了门,到临时核酸检测点清扫起来,一忙就忙到了早上7点。

西城区从5月3日起开展连续3日的核酸检测,第一天孙宝娟就发现飘着的杨絮让人睁不开眼睛,于是她决定第二天一早提前清理一下。木樨地社区一共3个核酸检测点位,她找到物业工作人员说:“师傅,明天咱们先清理核酸检测点的环境卫生吧,他们上班比较早,咱们争取在检测正式开始前完成清理,这样能让检测点少些灰尘。”物业工作人员听后立即应允,于是4日早上5点多孙宝娟就出了门,在检测开始前完成了两个点位的清理。

为了减少飘絮,孙宝娟特意带了墩布。她自备了一个白色泡沫箱,箱子里装了些水,用除掉购物袋的小拉车载着水箱出了门。遇到石阶她就擦一擦,碰到杨絮多的地方就洒点水,工作人员6点钟来到点位连连向孙宝娟道谢,感谢老党员为居民和医生提供了干净整洁的检测环境。当记者致电孙宝娟了解情况时,她连声说:“我也没做什么,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还要消毒重新清洁,我也帮不了大忙。”

据孙宝娟介绍,她三年前来到了木樨地北里乙4号楼,搬来不久就碰到了疫情。于是她主动申请做志愿者,连续4个月在点位执勤,扫码、测温、登记,守好居民的健康防线。在这一过程中,孙宝娟跟很多居民都熟悉起来,有些年纪大的居民不会使用健康宝,她便耐心教他们操作。有些居民隔离在家无法出门,孙宝娟便送货上门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如今,孙宝娟还成了一名“楼层长”,负责15、16层居民的日常联络,楼门有紧急通知或者数据统计要求,孙宝娟便会尽快与所负责的楼层居民联系。“今天测核酸了吗?”“我在单位测过了阿姨。”每当碰到他们,孙宝娟还会热心地问问近况,嘱咐他们要做好健康防护。

“社工们非常不容易,居民随时在群里发消息,基本上都能立即得到回复,我也是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帮他们减轻压力。”在孙宝娟看来,社区是一个大家庭,只有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小家庭”按要求落实防疫政策,大家的健康生活才能有保障。

真心!

争当志愿者 共同战疫情

清芷园社区核酸检测现场,居民们经常看见有一位头发花白,戴着N95口罩,穿着蓝色防护服的志愿者,站在采样区排队入口处,提醒前来检测的居民保持两米线距离。

⬆️“西城大妈”顶着烈日引导市民有序检测

她叫关瑞君,今年65岁。每次社区需要值班站岗,关瑞君都会主动报名。最近,清芷园社区连续进行核酸检测,关瑞君又成了“西城大妈”志愿者队伍的一员。“小伙子,要保持两米线距离呀。”“姑娘,口罩要戴好。”关瑞君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排队居民,一旦有不符合防疫规定的现象,她就会上前提醒。“阿姨,您这手势,一看就专业培训过吧?”看见她专业的引导手势,排队的居民问道。“我是地铁志愿者,经常在地铁里做引导。”关瑞君笑着说。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温度也慢慢升高,防疫工作区内的工作人员忙着为居民登记、采样,根本顾不得后背被太阳晒得火热,随着排队人员逐渐增多,工作人员的汗顺着脸颊流下来。这一幕被关瑞君看在眼里,她匆忙跑回家,拿出家里闲置的两块窗帘,挂在防疫工作区上,为工作人员开辟出一片阴凉地。“他们一坐就是半天,不像我们,可以来回走动,看着他们顺脸淌汗,我特别心疼他们。”在关瑞君心里,这群工作者的年龄和自家的孩子差不多,“搬桌子、挪锥桶、拉警戒线、贴“两米线”……所有的事情他们做得细心周到。自从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我体会到了基层工作者的辛苦和不易。”看到关瑞君参与志愿服务,一些住在核酸点位附近的居民也纷纷加入进来。

来源:北京西城报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