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红火劲儿扑面而来
2023-01-01 11:47 来源:  北京号
北京西城专注发布政务消息
关注

近期,本市加速复工复产,街头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包子铺中堂食增多、地铁里人流涌动、理发店顾客盈门、小吃店食客络绎不绝、便民市场年味渐浓……各行各业“应开尽开”,生产生活增效提速。本期,跟随记者的脚步,看各行各业活力的新气象,体验浓浓“烟火气”。

街头

牛街小吃排起“长龙”顾客盈门

~~~

去牛街,一定要尝尝这里的小吃。近日,记者在输入胡同与牛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发现,洪记小吃门前再一次排起长龙,队伍从洪记包子铺一直延伸至十字路口,有近百米。

小吃店门口排起了长队

28岁的王一丹第一次来北京旅游,慕名打卡牛街小吃,在看到洪记小吃门口的“长龙”后,果断加入排队行列。“皮儿薄,馅儿大,汤汁似乎已经浸透面皮儿,口齿留香,真的很好吃。刚开始只想尝尝,就买了四个,结果不够吃。”54岁的王师傅是“老牛街人”,他说来洪记排队买包子是自己的生活常态,“全家就好这口儿,过几天不吃就馋了。”

负责人荫培春介绍,洪记小吃在牛街已有33年,从最初的炸糕、驴打滚到现在的小吃半条街,全靠老百姓支持。旗下的洪记包子铺开张仅三年,坚持用最原始的方式做食物,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让老百姓原汁原味尝鲜,“后厨师傅入行近二十年,如果买不到上等食材,是不会开工的。”

居民展示自己买到了刚出笼的包子

随着北京全面复工复产,街头逐渐恢复烟火气,但与往年相比,客流量仍稍显逊色。荫培春回忆,往年顾客最多的时候,门口都是人,尤其是年节将近时,许多家庭成倍囤货,为的是走街串坊时都能尝个新鲜、沾点喜气儿。不过让他意外的是,今年前来采购的居民十分热情,不仅主动帮他们宣传,还鼓励他们尽早开堂食,早点备年货。“大家喜欢牛街小吃,除了因为它独特的京味儿,还因为它背后传承的文化,我希望洪记小吃未来发展能带上乡土记忆,有传承之美、文化之美,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能被老百姓一直所喜爱。”荫培春说。

目前,洪记小吃窗口服务已全线开放,除最受欢迎的洪记包子外,工作人员推荐食客品尝鲜炸糕、驴打滚、切糕。在后续年节服务中,他们也将根据顾客需求,推出特色礼盒,方便居民走街串坊中分享牛街美食。

餐饮

包子铺开启食堂 热气腾腾

~~~

“刚出炉的猪肉三鲜馅包子,要来点吗?”一阵吆喝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早上七点,红莲南路庆丰包子铺已经热气腾腾,包子的香味飘向了门外。路过的小张闻到香味,忍不住走进了店铺,看到店里坐了四五位顾客,大家边吃早餐边聊天,让他内心不由得温暖起来。只见一位顾客一口气点了三种口味的包子,每个包子在入口前,他都会在醋碟里蘸一下,醋的鲜味裹着包子的香味,吃起来爽口又醇厚,顾客直呼“过瘾!”

恢复堂食后,庆丰包子铺的后厨非常忙碌

透明的后厨里,工作人员忙碌着,三位包包子师傅围着面案相对而坐,一位擀皮,两位包馅,一张张包子皮在他们的手中像是在“变魔术”,平均6秒钟就“变”出一个薄皮大馅、褶皱均匀的包子。在出餐口,一位员工负责窗口出餐、接收外卖订单,“最近外卖订单减少了很多,一天出一百多张单子,比前阵子减少了四分之一。”出餐师傅说。蒸箱旁,蒸包子的师傅每隔15分钟就取出一笼新鲜包子,取出的瞬间香味四溢,热气弥漫了整个店铺。

早餐店门口再现忙碌景象

据介绍,自12月21日店铺恢复营业以来,早上6点半就有人过来吃饭了,7点到8点人最多。目前,店铺的员工身体状况正常,全部到岗。现在包子铺不仅有“热气儿”,更有“人气儿”。

上班族赵女士是开车过来吃饭的,进入店内,刚好赶上热乎的鲜虾菜心包出笼,“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来一份炒肝、二两鲜虾菜心包和一份凉拌木耳。”赵女士边看菜单边说。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包子就端上来了,看着眼前的美食,赵女士喜笑颜开,“这家店铺附近好停车,之前我经常过来吃包子,疫情在家别提有多想这口儿了。现在我也转阴了,这回可得吃它个‘肚儿歪’。”

出行

地铁站迎来高峰 运力恢复

~~~

早上八点,正是地铁人流高峰时段,进入“湾子”地铁站,嘈杂的声音涌入耳朵,过往的乘客摩肩接踵,人们提着包轻装上阵,重启通勤生活。

“今天上班乘车感觉人明显变多,看来大家都‘阳康了’!”在进站扶梯上,李先生掏出手机给爱人发起了信息。记者注意到,虽然现在疫情防控政策逐渐放开,但大家的自我防护意识变强了,每个人都带上了N95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

走进安检区域,队伍行进的速度变慢,每个安检口都有四个人值守,“您好,请戴好口罩,小包也要过安检。”“请把包中的液体取出来配合检测。”安检队伍渐渐长了起来,工作人员始终耐心提示乘客。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地铁里客流量增大

因湾子站临近北京西站,地铁站安检处会时不时出现提着行李箱的乘客,碰到行李较大的,安检人员还会上去帮着提一把。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天我们安检小组全员到岗,一个安检机器平均每天过两三千个包裹,数量是一周前的三倍。”

过了闸机,跟着人群走到站台前,乘客立即分散开,选择人少的屏蔽门等候。即使早高峰时段地铁两分钟一趟,屏蔽门前还是出现了排队景象。

“开往北京西站的列车即将进站……”随着一阵呼啸,一列地铁快速驶来,精准停在屏蔽门前。车厢里的乘客比两周前明显增多,但每个人的活动空间不小,即使没有座位,乘客也可以很舒适。

节日

理发店“坐无缺席”年味渐浓

~~~

正是中午,金融街购物中心丁和李朴理发店内顾客盈门。二百多平米的店铺窗明几亮,11位发型老师在镜前忙活着,在为顾客设计满意的造型。为了保证安全,店铺每隔两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消杀。

“好久不见啊!现在可以理发了吧。”顾客黄先生进入店铺,凌乱的头发盖住了耳朵。连续的居家生活,让剪发成了人们生活的刚需。“当然可以,您这边请,先给您洗个头。”店员热情相迎。理发店市场部经理秦楠感慨说,最近,“好久不见”成了顾客进门说得最多的话。

理发店内座无虚席,顾客们希望理个新发型迎新年

洗过头后,黄先生坐在了靠近门口的理发椅上,披上美发围布,准备剪去自己“留”了两个月的长发。“咔嚓咔嚓”,随着理发师手中锋利的剪刀发出一声声脆响,黄先生也变得神清气爽。“我这一头长发早就该剪了,精气神的养成可要从‘头’开始。”

除了剪发,理发店里还有不少做造型的顾客,烫发、染发、焗油,可忙坏了发型师。距离春节不到一个月了,许多顾客都想趁着人不算太多,好好拾掇一下自己。在理发店的最里面,顾客严女士头戴卷发筒,发型师正在给她烫发。严女士说:“好久没有做造型,头发已经没样了,身体康复了就急忙出来,趁着人还不是太多‘捷足先登’,美美迎接新年的到来。”

据秦楠介绍,进入腊月以后,理发店就逐渐忙碌起来,有时店员们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中午饭根本没空吃,干脆把午饭、晚饭合成一顿。

购物

商超“鲜味”十足 品类充盈

~~~

鲈鱼、龙虾、鲍鱼、海参、扇贝……黄寺大街21号菜吉弟生鲜超市“鲜味”十足,售货员杨师傅告诉记者,与前两周相比,顾客流量虽增长了近三倍,但他们的货品储备量却只增长了两倍,大伙儿的囤货意愿明显降低,需求更多样了。

商超内人气十足,海鲜品类较之前更丰富

“好久不见,给我来条鱼,小孙子要喝鱼汤,这龙虾看着不错,给我来两只。”65岁的苏大爷本周第一次出门,原本只想买鱼,在看到龙虾后,临时决定午饭加一道菜。“小杨手艺不错,东西处理地干净,我们吃得放心。”

杨师傅表示,自己入行已二十年,在这家超市干了近三年,老顾客认可他的手艺,更看重他的人品。疫情期间,线下人流量骤减,线上点单增多,由于外卖运力有限,生鲜摊位不得不随之缩减产品品类,保证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像龙虾、鲍鱼等海鲜类产品基本处于停售状态。如今,北京市全面复工复产,商超烟火气逐渐恢复,客流量增加,所有产品品类已基本恢复。

菜吉弟负责人花春光告诉记者,他们共运营着七个居民粉丝微信群,共两千余人。疫情期间,居民在微信群内接龙所需物品,店内员工变身快递工作者,免费送货上门。为了保障售卖的公平公正,在正式收取订单前,他们会将产品价签儿通过拍照的方式发往居民群中,并承诺,店铺24小时在线服务,非必要不关门。居民采购时注意数量,尽量减少囤货。此外,为了能够尽可能采购到物美价廉的产品,菜吉弟成立采购团,从原厂家直接进货,缩减采购成本,给居民更大的让利空间。“鸡蛋是居民餐桌上的常见食物,我们在找到源头厂家后,便开设了独立的销售空间,方便居民及时尝鲜。”

生活物资充足,居民们适量选购不再囤货

为配合商超烟火气的全面回归,菜吉弟生鲜超市专门为每个摊位配备工作人员,方便居民“随买随称随走”,拉近与顾客关系的同时,减少人员聚集。“一般超市都是在固定点位称重,然后去门口统一结账,遇上人多的时候,就得排队。这家超市按照货品种类分配摊位,摊位工作人员兼职导购与收银工作,服务贴心,效率高,在这儿买菜省时又省心。”43岁的刘美含说。

随着年味儿渐浓,菜吉弟也开始着手准备年货。花春光告诉记者,往年鲈鱼销量可观,最火的时候可以从早上九点一直卖到晚上八点,中间人流不断,一天可售卖近五百条新鲜活鱼。今年烟火气儿十足,他有信心这样的场景一定能够再现,菜吉弟全体工作人员已做好准备,全力备货,跟居民一起过一个健康安乐的幸福年。

来源:北京西城报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