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社区 看新貌|共赴文明之约 绘就幸福底色
2023-07-18 09:5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文明城区创建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区是我们的目标。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推出《走社区·看新貌》专栏报道,通过展示社区的亮点做法,交流社区“小变化”点亮居民“大幸福”的探索实践,带动引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行动走深走实。本系列专栏今日推出第四十二期。

小小议事厅议出居民幸福感,凉亭微改造点亮居民微心愿,擦亮红色名片引领创城文明风......西城区各社区以小切口、准发力、硬举措,绘就居民幸福底色。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一幅精管善治的文明城市“新画卷”,正在成为眼前实景。

新街口街道冠英园社区

小小议事厅 议出居民幸福感

小区外立面粉刷如新,楼门口增设坡道和扶手,楼道内不见堆物和堆料,有“颜”有“料”的特色楼门,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小区内一片生机盎然……

这些改变真切地发生在新街口街道冠英园社区石化小区,几年的时间,这里靠什么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我们有了一个头脑风暴‘根据地’。在这里,全体小区居民都能发表意见建议,而且自觉遵守‘根据地’里的各项制度和决议。”小区居民王阿姨笑着说。原来,王阿姨口中的“根据地”就是冠英园社区居民议事厅。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定,社区的变化都出自这里。

冠英园社区“民智荟萃议事厅”是新街口街道建立的首个居民议事厅示范点,今年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冠英园社区在社区党委牵头部署中,以“清美约”工程为抓手,更加全面细致地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社区通过居民议事协商的形式,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对楼门美化工作和居民文明公约的制定做到有的放矢。前期,冠英园社区党委联合党建协调委员会相关单位,共同对辖区96个楼门开展清理整治工作,清除堆积在楼道内的易燃物、可燃物。网格员积极调度,居民也积极配合社区,清理楼道内的堆物堆料,甚至主动帮助社区网格员一起动员其他居民,主动清理自家的堆物堆料。

每个网格、每个楼门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美化方案和居民文明公约,为公约的执行奠定基础。社区衍纸小组积极主动提出要为楼门美化贡献力量,经过商定,最终确定了以消防安全、垃圾分类和邻里和谐为主题,制作衍纸作品,由社区统一装裱后,在楼内既能美化装饰,也能宣传核心文化。如今,进入小区,整洁的楼道环境让来往居民眼前一亮,推开楼门感受到的是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是逐渐深入人心的共商共治民主协商理念。

冠英园社区结合创城工作开展了文明养犬宣传工作。现在社区中爱宠人士越来越多,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通过日常走访和观察,前期为大家准备了牵引绳、拾便器、毛发梳和绳结玩具等小礼物。社区党委书记王立辉主动对接新街口派出所管片民警,准备宣传折页和展板,在活动中,通过发放折页,讲解相关政策等,使居民进一步了解文明养犬的相关规定和狗证的办理流程。居民积极热情地向社区工作人员和管片民警了解养犬的具体细则和注意事项。活动结束后,居民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了解了养犬的相关规定,也在活动中结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社区党委在方便居民更好践行相关规定的同时,也和居民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共同为文明城区创建添砖加瓦。

金融街街道文昌社区

“红色名片”赋能文明创建

红色知识闯关、非遗文化体验、公益志愿服务、精彩文艺演出……近日,金融街街道“融心汇邻”主题邻里节主会场在文昌社区开展,“融才艺、融厨艺、融民心、融公益、融互动”五个主题环节在胡同中精彩分布,让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幸福融洽,收获温情和谐。长期以来,文昌社区在以红色文化为根基、为底色、为驱动的社区创新发展与文明创建之路上不断探索。

在众多便民、惠民、利民、亲民的服务与互动点位上,以“我的文昌生活”和“我和李大钊故居”为主题的展位上人气十足。在这里,居民们不仅能在上百张精彩图片中重温胡同风貌的变化、感受邻里温情的美好,还在数十张围绕“我眼中的李大钊”为主题创作的书画作品中领略胡同里的历史文化。

作品中,有用稚嫩的笔触画出了李大钊故居的古朴小院,有用老练的笔法书写了大钊先生的名言金句……这些作品都是文昌社区公开向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征集而来。作为文昌社区最为凸显的红色底蕴,李大钊故居成为大家创作的灵感源泉。其中,既有尚未入学的“小豆丁”在家长的指导下用色彩描绘心中的英雄先烈,也有退休不褪色的老党员以丹青抒发心中对革命先驱的崇敬,还有来自社区共建单位的楼宇白领在作品中表达红色情怀,更有在文华胡同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分享与大钊先生“做街坊”的自豪……

以“我的文昌生活”展陈互动为载体,进一步调动百姓对红色文化传播的关注,只是文昌社区用好辖区红色资源,凝聚有机力量的一个缩影。在助力文华胡同整体改造的过程中,突出红色底蕴是胡同新貌的一大特色。此外,社区还精心组织了薪火赓续艺术团,公开招募青少年志愿者,接受红色教育,排演红色剧目,不断引红色、革命的源头活水灌溉未成年人的心灵,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同时,薪火赓续艺术团还成为了“小手拉大手”的良好平台,影响带动更多家庭加入到红色基因传承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把爱党爱国的情感转变为促进家园和谐发展的饱满热情,在环境提升、文明倡导、垃圾分类、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贡献力量。

广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

幸福“微改造” 凉亭成暖心亭

“之前,每次买完菜走回家,在小区内想休息的时候,凉亭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居住在7号楼的孙阿姨说道。

西便门东里社区7号楼小广场内有一处凉亭,因位置相对隐蔽,居民经常把生活垃圾、废旧物品堆放在凉亭边,不仅影响了小区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社区作为群众共同生活空间,是居民对一个地方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直接的纽带。为提高居民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为居民打造一个美好舒适的休息环境,西便门东里社区以“清洁家园·美化东里”为活动契机,开展清洁整改活动

前期,在社区党委书记张毅的领导下,社区工作者联合各楼门长,对凉亭内存放的自行车进行梳理和登记,并联系相关车主,清理无主车辆。社区积极联系对接的下沉单位西城区住建委团支部,相关部门快速响应,带领10余名干部联合社区社工、环雅丽都公司和天岳恒及泰华物业工作人员,清理社区凉亭,共清理出3桶生活垃圾,6辆无主废旧自行车。看着焕然一新的凉亭,热心居民主动拿出自家闲置的桌椅、钟表等物品装点凉亭环境。

整改后

“以后小区里也有纳凉休息的地方了。”居民们走累了便会到凉亭里休息,平时也可以在这里和邻居们聊聊天增进感情。通过此次清理活动,提升了居民对社区公共环境治理的意识,全程参与的过程中居民们也感受到浓浓的邻里温情。

“小修小补”的“微更新”代替“大拆大建”,通过“小而美”的精细化改造重新焕发小区的生机和活力,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过程中,人人都是参与者、推动者、监督者和行动者,让居民们团结一致,为创建美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