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明中国”主题集体采访从北京西城启航
2023-08-10 22:0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团走进西城区,聚焦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先后来到李大钊故居、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西城区文化馆)、广福观什刹海文展中心(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调研采访西城区“自信的文化育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报道“中国好人”扎根西城基层一线建功的新作为、访谈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原创话剧展现时代新风采的台前幕后、感受西城区“马院进社区”理论宣讲课堂的浓厚氛围、体验西城区“自信的文化育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活动、了解创城伙伴计划与“西城文明微积分”的创新举措。

6月下旬,“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在北京启动,主题采访首站从北京西城启航。

在西城区金融街街道文华胡同24号李大钊故居,生机勃勃的活力照亮了历史遗存,故居博物馆主任刘洋面向社区居民讲述李大钊先生的轶事。立足李大钊故居,“中国好人”刘洋敬业奉献,活化展览内容,丰富展览形式,既陈列文字、图片、书信、海棠树等静态史料,也有影视作品、原创京剧、实景演出、视频等动态创作,甚至将沉浸式演出“搬”进故居,搬到观众身边,实现剧情与故居史料相结合。刘洋说,“文明实践鲜活、生动,可体验、可沉浸,薪火相传的红色讲解就能引发观众更强的共鸣,也让‘故居’展览走进学校、社区、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带领更多观众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奋进新时代的澎湃动力。”近年来,李大钊故居社会知名度持续扩大,参观游览量也逐年攀升,活动内容和教育意义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认可,刘洋的敬业奉献精神结出硕果,先后获得“北京市金牌讲解员”“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西城区文化馆出品的原创话剧《一条大河波浪宽》向抗美援朝精神致敬,参演中国国家话剧院第八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西城区文化馆),话剧主创人员接受了访谈。西城区文化馆馆长郑昕介绍,原创剧是西城区群众文化的全新表达,展时代风采、创新予文明是最大特点。“西城大妈”是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代表性品牌,原创话剧《红墙守护者——西城大妈》突出“专群结合”创作特点,将西城街巷的身边事搬上舞台,成为西城区原创话剧的代表作之一。此次《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排演依然坚持“专群结合”的创作特点,由文化馆的业务干部和群众戏剧爱好者共同出演,用戏剧的表现形式,向抗美援朝英雄们致敬,通过身边人演绎经典⻆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群众戏剧。

广福观什刹海文展中心(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小小讲解员讲解着什刹海的由来,小小京剧迷表演经典唱段,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在这里交融交汇。什刹海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上半年以来,广福观举办150多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面向居民群众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弘扬国粹京剧,传承非遗文化,培育文明新风。据介绍,广福观始建于明代,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政府的腾退和重新修缮,如今作为公共文化资源焕发新生。在运营过程中,广福观充分调研居民需求,根据什刹海地区的特点,充分发掘盘活周边漕运、王府、名人故居等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配套的讲座、展览活动,将文展中心打造成特色展示窗口。

此前,“马院进社区”系列理论宣讲活动,也吸引了“文明中国”主题采访的关注和报道。“马院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在北京市西城区深入开展。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逾600名首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先后走进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用社区居民乐意听、记得牢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外,为了给青年学子打造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能力素质的优质平台,“马院进社区”还采取了“双导师制”,即“院校老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长”共同指导开展实践。

西城区启动的“创城伙伴计划”,也吸引媒体关注。“文明有我,伙伴同行”是西城区“创城伙伴计划”开启的突出特点;西城区还创新推出“西城文明微积分”小程序,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建设文明城区志愿服务,推动“人人都是文明创建参与者与共享者”文明风尚融入日常,实现“无感式”创建,开启“全民参与 文明升级”新模式。

文字:邴美俏 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

图片: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