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北京金融街,高楼林立、机构聚集,古城风貌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金融街作为重要的商务街区之一,聚集了100余栋商务楼宇,1900余家各类金融机构,170余家总部企业,从业人员20余万人,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金融行业协会、全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均在金融街落户发展,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总部在此云集。
关键的地理区位、高端的功能定位、大量的楼宇单位和庞大的从业人群,都对金融街商务街区治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基于此,金融街街道紧扣新需求、新变化,不断探索党建赋能商务街区精细化治理路径,在实施“红墙先锋工程”和“双提升”工程过程中,立足区域特点,聚焦现实难点,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为重要抓手,整合辖区资源、凝聚各方力量,通过规范楼宇管理、丰富文体活动等,着力提升商务街区治理水平。
党建引领 民生服务更精准
梳理建立场地开放、生活采买、健康医疗、展览讲座等资源清单,推动相关单位与属地社区“一对一”共建;对接30余家大型机构与头部企业整合岗位信息,按照岗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技能情况、求职意愿进行“搭桥式”对接匹配;近50家地区单位1000余人参与路口文明引导,形成治理合力……这背后,是“红色力量”的持续发力。
今年上半年以来,在金融街街道、辖区各党群服务中心等支持下,街道强化党建引领商务街区治理,将党建与楼宇管理、企业服务等紧密结合,将就业等民生事项和文明城区创建等重点工作纳入区域化党建重要工作内容,以党建引领搭建社区和商务楼宇联结、互动平台,扩大商务街区治理“朋友圈”,稳步实现资源整合、多元联动。
金融街商务街区治理,作为街道“双提升”工程目标之一,正有序推进。而通过进一步搭建交流互动平台,金融人才、新就业群体、居民等,也在不断互动中加深联结。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电信等分别与社区合作,参与相关工作。再如,街道探索快递驿站进楼宇、室外施划快递车位等,形成模式创新……以快递治理为例,在发挥“双楼长”机制优势的基础上,街道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摸底、召开专题会等方式,绘制快递“乱点地图”并列出治理清单,讲政策、查需求、寻空间,试点推进“快递进楼宇”工作。
干部提能 楼宇治理+党建业务更融合
金融街街道常态化开办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实践课堂,把走访服务企业、组织筹备文体活动等作为锤炼干部的平台载体,让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街区服务能力等都得到提升。
据了解,金融街街道结合大兴调查研究,先后调研走访了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联通等90余家辖区单位,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服务等有机结合,目前辖区已有28家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单位、企业加入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双提升”争先锋,落实“双提升”工程期间,金融街街道培树一批“先锋人物”,带动更多奋进典型。
今年8月初,街道以上半年工作总结会为契机搭建工作交流、促进、提升平台,从总结阶段性工作成绩、剖析工作短板、谋划下一步工作路径出发,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的工作作风,推动思想解放、能力提升、工作落实。此次半年工作总结会一改以往的由街道“大办主任”汇报工作的方式,选取了街道负责各项重点工作的科长依次上台宣讲汇报。这一举措不仅进一步细化、实化反映了街道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确保街道探索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途径和办法,更好更快速地突破难题、推进工作,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与能力检验机会。
机制探索 搭建平台沟通联络更高效
“在前期大量的走访、调研、问需的基础上,金融街商务楼宇协会起草了《金融街商务楼宇运营管理服务评价体系》,力争为持续挖掘区域楼宇经济核心价值提供更强劲的支持,赋予更多可能。”金融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该评价体系融入了北京金融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街区协同发展的诉求,制定了3个大类,通过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入专家智库、邀请区属部门及行业领域企业代表研提意见,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通泰大厦等10座代表性楼宇相继开展试点评价工作,推动楼宇规范管理和街区整体品质提升。
金融街商务楼宇治理是金融街街道落实“两个工程”的缩影。下一步,金融街街道将紧密结合“两个工程”,在加强街区治理、提升楼宇品质、建强干部队伍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更大力度提高工作标准,以务实作风确保工作落地,提升金融街楼宇的含金量和街区的整体品质,助力金融街在西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中释放更大活力。
文字:史桭沨 王艺颖
图片:刘骜 金融街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