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京师首刹、逛中秋雅集
扮国风角色、对千古诗词
……
中秋佳节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推出
“月满长椿 梨韵仲秋”沉浸式游园活动
以开放式“剧场”
与市民游客相聚宣南
共赏国粹经典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明代古刹长椿寺内,曾是宣南士人雅聚场所,修缮提升后,成了一家本身既是文物,又拥有户外及室内展场的文化博物馆。中秋之夜,月光盈盈笼罩着古刹院落,廊下灯光映出椽檐楼阁,院中四处可见身着传统服饰的市民游客和宣南的“士子”们,手持灯笼漫步流连。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台上应景的《长生殿》《二进宫》等轮番上演,起承转合间,腔韵曲调似黄钟大吕,引得观众阵阵叫好。台下偶有国内首部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的演员,由宣武门石额幻化的白胡子神仙“石额公”和进京赶考的晚清举子“弘生”等角色,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北京宣南士乡历史文化展”为基础,引领大家在华灯初上的长椿寺沉浸式游园,身临其境地感受公祭杨椒山、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宣南报业等历史事件,了解宣南文化。
观众赵阿姨被阵阵优美婉转的戏腔所吸引,扮相精美、仪态翩翩的各色演员们,正倾情演绎,多角度展现中华戏曲之美。赵阿姨说:“我是本地人,从小就喜欢听戏,研究传统文化,看到网上可以预约,就赶紧报名来现场了,太开心了。”这样的体验不仅对市民游客来说很新奇,对演员同样有所触动,其中一名演员感慨道:“唱念做打挥洒时代风流,艺术本就源于生活,如今通过打破空间场景限制,我们又回到了群众之中,希望以后可以更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将戏曲文化传播给更多人。”
国风雅雅,古韵悠悠。月色朦胧,红墙灰瓦,戏台上风起云涌,院落中人影绰绰,穿“月”古今,几百年前的宣南亦是这般,茶馆戏楼林立,伶人戏班聚集,士人才子荟萃。活动期间,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特别设置了诗词对句、精彩问答、成语接龙等互动环节,戏曲听罢,游人纷纷参与其中,诗赋雅集、交游赏秋,提灯徜徉仲秋夜古刹,在欢声笑语中共度博物馆中秋奇妙夜。
据了解,西城区是北京营城建都的肇始之地,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70年的建都史,是蜿蜒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北端点。根据《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作为“城之源、都之始、河之端”,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
文字:史桭沨
图片: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
视频:西城区文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