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以“聚英才 筑高地 共创数智金融未来”为主题的“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人才发展平行论坛”在国寿会议中心举办。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张若冰,西城区委书记孙硕,区委副书记袁海鹏出席。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兴安,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王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一级巡视员王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华为企业BG全球金融业务首席数字化转型官陈昆德等各部门相关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高管及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工作要求,共谋金融建设、共话人才发展。
张若冰表示,北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面临的发展机遇、对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北京将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高能级人才生态,以首善情怀聚四方之才,努力使北京成为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张若冰欢迎与会领导和专家们在论坛上积极建言献策,分享真知灼见,欢迎国内外金融人才在京华大地施展才华、创新创业、成就梦想,共同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袁海鹏表示,近年来,西城区委区政府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着力加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聚焦以金融、金融科技、资产管理、数字经济为主的“4+N”产业开放发展方向,构建“金融街+金科新区+多产业支撑”的园区开放布局,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研发环境、创新环境和人才环境,目前区域人才总量已达100万人,在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人才优势。今年以来,西城区携手20所高校成立“北京西城·首都高校发展联盟”,陆续出台“金服十条”“金科十条2.0版本”、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持续推动北京金融街世界优秀杰出金融人才集聚区建设,全面打造金融人才发展战略高地。
西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唐行安现场介绍了《西城区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发布了“西融计划”。“西融计划”富含“西纳英才,融创未来”之义,涉及国内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及海外创新类、创业类人才引进措施,涵盖资金奖励、人才培养、服务保障、政治引领等四大类十六条举措。《实施意见》和“西融计划”的出台,标志着西城区人才工作从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到覆盖范围、支持力度,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西融计划”,在集成奖励支持、项目支持、产业政策和公共服务支持的基础上,进行了再优化、再升级、再创新,初步构建起“全链条”的人才服务体系。“西融计划”总体呈现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引才手笔再创新高。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进行分层认定奖励,设立百万引才“伯乐奖”,以实实在在的奖励增强高层次人才获得感。二是服务含金量前所未有。推出“西融人才卡”,聚合区域金融优势、政务优势、科技优势、人文优势、教育优势和医疗优势,打造“一揽子、一条龙、一站式”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每人每年提供最高10万元的配套服务。三是协同创新迭代升级。进一步加强对科研项目、国内外合作交流项目的支持力度,创新搭建青年人才培育平台,打造“多层次立体化高能级”人才创新载体,探索“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加速形成高层次人才集聚规模效应。
下一步,西城区将以《实施意见》为统领,以“西融计划”为抓手,通过加强与驻区企事业单位、全球知名人力资源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工作载体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持续健全“1+1+N”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筑牢人才“强磁场”,激活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西城区领导王波出席。
“西融计划”人才十六条
一、资金奖励
第一条人才专项奖励。一次性给予经认定的国内高层次人才“杰出人才”100万元资金奖励,“领军人才”50万元资金奖励,“青年拔尖人才”30万元资金奖励。一次性给予创新和创业类海外高层次人才50万元资金奖励。
第二条综合贡献奖励。根据经核定的个人年度综合贡献情况,按照一定比例标准予以奖励,最高100万元。
第三条引才“伯乐奖”。对助力西城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单位、机构或个人,按照引才数量和对区域实际贡献,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专项奖励。
二、人才培育
第四条科研项目支持。对经认定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主持的科研项目,给予个人项目最高10万元资助,团队项目最高30万元资助。
第五条创新平台扶持。对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新建的院士(专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次性给予设站单位最高50万元资金支持。每新招收1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一次性给予5万元补贴。
第六条培育基地补助。对设立青年实训基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家单位每年给予最高10万元经费补贴。
第七条产业政策兑现。对经认定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所创办的企业,符合西城区“4+N”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主管部门在研发资助、专利资助、贷款担保和贴息、上市补助、租购房补贴等方面,支持优先享受区域产业政策规定给予的优惠。
第八条人才活动补贴。在本区组织召开全市性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才论坛、创新创业大赛、大师课等活动,对组织方按实际支出费用的30%给予后补贴,单个机构每年补贴金额不超过50万元。
三、服务保障
第九条引进落户保障。优先办理落户、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为外籍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
第十条子女教育保障。对符合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子女,优先保障入学,协助外籍人才子女就读国际学校。
第十一条人才住房保障。以配租人才公寓和发放住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核心区高品质住房支持。
第十二条配偶就业保障。按照双向选择为主、推荐协调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分层次协助人才配偶解决就业问题。
第十三条生活服务保障。
颁发“西融人才卡”,每人每年提供最高10万元的专项服务资金,为人才提供高品质、套餐式人才服务项目。
医疗服务:在健康体检、疾病诊治、家庭医生、商业医疗保险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灵活定制的国际化医疗服务。
文体服务:统筹辖区老字号、影剧院、博物馆等文化资源,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多元人文服务。统筹辖区各类专业运动团队和运动场馆资源,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健身指导及场地优先提供等服务。
出行服务:通过提供“长短期租赁用车”“机场车站绿色通道”等方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交通出行服务。
四、政治引领
第十四条政治荣誉支持。积极从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团结凝聚爱国奋斗的优秀人才。
第十五条专家联系服务。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区领导定期走访慰问专家人才。组织开展人才国情研修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邀请人才参政议政,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重要会议和活动。
第十六条评选表彰支持。对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优先推荐参与国家、北京市、西城区人才评选表彰项目,推荐人才参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直通车评审。
文字:史桭沨
图片:姜真
视频:兰薇 雒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