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23年会在湖广会馆召开。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玉民,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西城区委书记孙硕,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东伟,区政协主席程昌宏,区委副书记袁海鹏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出席。
此次年会以“幸福西城——走进老城新生活”为主题,为期2天,分为1个主题年会,2个学术分论坛和1个专场活动。柯焕章、刘大可、许伟、孔繁峙、单霁翔、高连芳、汤崇平、侯兆年、高业京、边兰春、张宝秀、石晓冬等名城委专家,吕斌、张广汉、黄鹤等城市品质提升艺术审查委员会专家,特邀嘉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周榕出席年会。
主题年会现场,孙硕代表区四套班子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领导、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孙硕表示,一个城市发展得怎么样,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最根本的评判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战略部署,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关心的利益问题开展工作,体现了切实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坚定决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近期,北京市西城区首获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直辖市辖区)”。近年来,西城区始终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扎实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逐步优化老城区的功能品质,不断为“有质感”的幸福添秤。坚持以中轴线传承保护为抓手,推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周边环境秩序整治。庆成宫腾退攻坚跑出“西城速度”,实施西单—积水潭桥线性街区、阜内大街等环境品质提升。下一步,西城区还将推进德内大街品质提升和两广大街等4条重要道路环境改造提升,以更高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西城区率先探索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两批共16个文物活化利用项目落地签约,全国首个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资项目新市区泰安里精彩亮相。越来越多文化遗产改造升级后的空间,为群众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服务,如蒙藏学校旧址修缮完毕成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体验馆等,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了更多居民群众;西城区致力于让胡同里的老街坊都能过上现代生活,更加重视市民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持续为“家门口”的幸福提质。制定实施新一轮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在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老旧小区改造中创新工作方式,推动联动改造,成片更新。打造60个“最美院落”,6个小院入选全市首批十个“最美庭院”。全面展开19所“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学校建设。今年,西城区开展了“花园城市”试点建设,不断扩大市民休闲活动空间,城市环境更加绿色宜居;西城区坚持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使命,推出更多承载中华文化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切实为“有内涵”的幸福添彩。注重加强对老城文物和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阐释与传播利用,积极创新模式载体,培育文化品牌,不断丰富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西城区首度提出“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西城文化IP,着力推动文化与城市共生、与生活共享。下一步,西城区将继续盘活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持续擦亮“中国动画周”“京剧发祥地”“相声发源地”“运河北端点”“音乐剧盛典”“报国寺古旧书市”等六张全国文化金名片,构建“东有巨人港、南有泛动画、西有马连道、北有昆仑巢、中有联盟链”的文化科创融合产业全域协同新格局,擦亮西城的幸福底色。全力打造“白塔夜话”“宣南文化博物馆”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三大国家文化会客厅,让古韵的馥郁芬芳在西城大地历久弥新,让生活在西城的人们更好感知文化的滋养、品味老城的魅力。
孙硕指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长期积淀的过程,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人执着地追求。西城将沿着前辈们的足迹,永葆敬畏之心,勇担保护之责,持续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在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创造更多经验作出西城贡献。
自2013年以来,西城区名城委每年都会选取当年名城保护项目中的优秀案例集结成册并在年会现场展示,至今已有近百项优秀实践项目在历届年会上亮相。今年西城区首次面向全区进行名城保护优秀实践征集,并由区名城委办公室组织了专家评审。主题年会现场发布了2023年度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案例,现场进行了表彰。
2023年度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案例为:庆成宫腾退、姚江胡同共生街区、阜内大街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绿色西城、“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学校建设、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宣南文化博物馆沉浸式导览剧、北京纹样设计数据库—西城纹样、报国寺发小儿天台沉浸体验空间、“走读北京”文化公益活动。
在随后的主旨发言环节,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盟组织亚太地区秘书长、首席执行官——博娜蒂娅•坦德拉德薇(Bernadia Irawati Tjandradewi)博士在线上分享题为《历史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理论本土化》的主旨发言。
三联人文城市奖架构共创人,中国当代建筑、城镇化、公共艺术领域知名学者、评论家周榕做主旨发言——《走向中国式人文城市主义》。
西城区西单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专班常务副总指挥刘维岩分享了《西城区西单积水潭桥街区环境整治提升动态工作机制建设》的工作经验。
西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蔡冬梅以《建好“小而精”“小而美”学校 为历史文化名城增亮添彩》为题,介绍了“小而精”“小而美”学校在进行空间改造时,充分考虑学校历史底蕴,将学校建筑与城市历史风貌相融合,让老校园焕发新活力。
“四名汇智”秘书处的骆凯以《百团聚力,继往开来》为题分享多个团队在2023年度的实践成果。2023年度,四名汇智计划收到117份历史名城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申报项目,其中,支持了92支项目团队组织执行名城保护公众参与活动,收集活动成果材料245份。值得一提的是,在联合国教科文亚太遗产中心主办的2023“全球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评选中,“四名汇智”计划项目团队帝都绘荣获2023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未来之星奖。
此外,以“老城心声——名城保护的公众参与”为题的学术交流活动首次作为学术分论坛加入西城年会。论坛邀请全国各地的名城保护社会组织共同交流,探讨民间力量在名城保护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思考如何进一步讲好名城故事、推动名城保护公众参与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中央国家机关、市级部门、区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单位、全区15个街道办事处总责任规划师团队、各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以及名城委各专业委员会的相关专家受邀参加了年会。
文字:石伟
图片:王子雍
视频: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