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飒染红霄,大城美景入画中。金秋十月,正值瓜果飘香,硕果满枝,大城子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真抓实干、成果丰硕,生态优势不断凸显,镇村面貌显著改善,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全镇党员群众呈现出齐心协力、守望相助的精神状态,凝聚起万众一心、共克难关的磅礴力量。
保净水护青山,生态优势无处不在
大城子镇位于密云东部,镇域内清水河、红门川河如彩带环绕,锥峰山、青龙山、梨花顶林木苍翠。为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大城子镇坚持不懈保一盆净水、护一片蓝天、造一方山林。
“一把垃圾钳、一个垃圾桶、一部工作手机、一双水鞋,就是我一天工作的‘标配’。”大城子村巡河员王少兴说。清淤除草、捡拾垃圾……他工作起来事无巨细,发现水域障碍、岸线损毁、鸭鹅下河及时上报,偶尔遇到随意扔垃圾的现象,马上予以制止,宣传引导大家共同爱护河湖环境。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大城子镇镇村两级24名河长巡河率全年保持100%,水环境跨界断面考核成绩始终在全区名列前茅。
大城子镇不仅水源调蓄净化功能持续提高,林木形态也更加丰富。近年来,大城子镇持续提高林木覆盖率和生态涵养能力,以百万亩绿化造林为重点,扎实推进绿化美化工程,累计造林3500余亩,6个村获评市级“首都绿色村庄”,五角枫、银杏等彩色树种扮靓小镇,全镇林木绿化率约90%,森林覆盖率达85%。
整卫生治环境,镇村面貌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大城子镇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河道治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通过镇村聚力联动,对村庄内外、马路沿线、河道两岸等公共区域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大清理,村庄的变化日新月异,镇村整体环境愈发干净整洁、美观有序。
踏入苍术会村,映入眼帘的便是干净整洁的街道、五彩斑斓的绿化带、澄澈见底的清水河……“曾经河里的杂草、垃圾全都不见了,连水都清亮了……”路过的村民们纷纷议论着。开启“美颜”模式的苍术会村让村民真切享受到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
河下村的“道德积分”滋养着乡风文明。近年来,河下村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民调委员和威信高的老党员组成的道德评议会,将各户垃圾分类情况核算“道德积分”。每月保持自家垃圾桶周边干净卫生得10分,垃圾分类准确得10分,积分可累计,分值达到规定数目可兑换相应生活用品。激励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河下村成为全镇首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
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即刻行动,也需要长期巩固提升。大城子镇努力构造“干部当先锋、群众齐参与”的良好局面,不断健全优化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巩固工作成效,让环境整治成为“常态风”而非“一阵风”。
促增收强保障,集体经济巩固提升
大城子镇集体资源资产较少,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22个行政村中有18个是集体经济薄弱村。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各村以产业发展为根本,拓宽新型产业发展方向,一村一策,推进林果业、林下经济、精品民宿、养蜂等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在镇党委政府的着力推动下,以板栗、核桃、梨为主的传统种植业逐渐向“林上蜂、林中果、林下菌”的新型生态农业体系转型。以蜂蜜为代表的蜂产业、以红肖梨等干鲜果品为代表的林果业和以木耳为代表的林下产业正逐步发展成为大城子镇生态农业的三大支撑。
聂家峪村的“蜂情园”渐具规模;碰河寺等村集体有组织地进行规模养蜂,尝试使用科技含量更高、产量更高的多箱体养蜂技术,养蜂户发展至130余户;大龙门、大城子村建成3600亩优质有机果品生产基地,积极引进、试验优质品种;应用冷萃技术研发的“大城子”鲜榨梨汁饮品广受好评,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入驻各大电商平台,至今已销售近3万箱;苍术会村沿清水河两岸初步建成全区规模最大的木耳种植基地约150亩,带动186户增收,被称为“山脚下的金耳朵”;北沟村正试种经济价值更高的赤松茸,生态资源愈加丰富,资源价值愈加凸显……
在大城子镇,七家市属国企派驻的18位第一书记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投身基层,在乡村的广阔舞台上大展身手。承接帮扶之力的,是各村、各行业不甘落后、奋勇直追的身影和渴望发展的内生动力。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大城子镇将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勾勒“生态美、环境美、生活美”的乡村锦绣画卷,全力推动密云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平安幸福大城子而不懈奋斗。
文:赵雨晴 郑馨怡
编辑:蔡东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