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水库战线上的尖兵 | 水库建设者中的标兵李元桐
2022-12-14 09:5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水库战线上的尖兵

密云水库建设者先进事迹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密云区档案馆联合生态密云,依托馆藏《密云水库报》推出“水库战线上的尖兵”栏目,刊登修建密云水库时期水库建设者的先进事迹。密云水库建设者先进事迹选涉及北京密云、怀柔、朝阳,天津宝坻、蓟县、玉田,河北遵化等二十多个支队,有的是先进团队,有的是先进个人,他们对党忠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敢于创新、奋勇争先。回顾历史,沿着先进们的足迹,大力弘扬密云水库精神,全面落实“保水、护山、守规、兴城”总要求,继续当好密云水库守护人和“两山理论”守护人,坚持生态优先、保水富民、绿色发展、特色一流,为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范之区、建设美丽北京、谱写现代化建设密云篇章而努力奋斗!

宝坻十团生龙活虎突击队第二排排长李元桐,从到水库以后,始终干劲十足,天天破定额,月月超任务。按总指挥部的定额,4月份到20日他已完成了四百二十七方,平均每日完成二十一点三方,他一个人作了三个半人的活。

李元桐在水库短短的几个月中,已经连续五次被评为特等先进生产者。去年12月份他光荣地参加了党,最近又获得了“红旗手”的称号。队员们都管他叫“大将李元桐”,在全团内掀起了“追李元桐,赶李元桐”的竞赛热潮。

——载于1959年4月29日

第237期《密云水库报》

听党的话,爱国爱劳动

李元桐在生产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非他身体特殊强壮,主要是他听党的话、勤劳朴实、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建设事业。李元桐从小就受穷,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走了合作化道路,生活才一天天好起来。他经常说:“过去是给地主干活,今天劳动是为了自己,不好好劳动就对不起党,对不起毛主席!”因此,在社里劳动就是一个能手,曾几次受到过奖励。

去年9月初,社里动员参加密云水库建设时,他第一个报了名。他怕社里不批准,还向社里要求说:“修怀柔水库没有让我去,这次轮班也该我了。”当社里批准后,他向社里保证:一定要为社里增光,不扛上红旗,绝不回家。

李元桐爱劳动,一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使他始终保持着冲天的干劲。

苦干实干,不畏惧困难

李元桐自到工地以后,不管做什么活总是吃苦在前,从不耍懒、挑肥拣瘦。领导分配什么就干什么,有多大力量就使多大力量。初到工地时,使用的小推车都很小,容量不到一分,而且推车技术也不熟练,初期工效很低,这使他很苦恼。但是,他并不向困难低头,为锻炼多推,他采取逐渐多装的办法,每车多加两铣土,一天比一天装得多。一直到以后小车装得已经再不能装了,但他还是拍了又拍,装了又装,生怕自己推得少了。没过几天技术熟练了,小车也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了。可巧这时团政委张友作了一辆容量二分的大车,拿来让大家实验。别人都操起车把试试放下了,没人敢要。这对李元桐来说,可真是喜出望外,端起车把试试,太合适了,于是他问政委要了这辆车。刚摸了大车不久,就赶上了和“黄继光突击队”一场比武,他推着大车而且还车车冒尖,政委张友和队长王禄,当场用秤称过后,一车达一千二百多斤重。这还不算,他已在小车上加了八个土篮,这一天比武,在二百米的运距内,他运料四十二方,创造了最高纪录。李元桐从来不怕累、不怕苦。他常说:“活是人干出来的,眼愁手不愁。”只要领导分配任务,不管干什么活,他总是一马当先。去年初冬,他们接受了搭桥的任务,领导要求要在两天时间内搭好。这天天气很冷,河边已经结冰,别人谁也不肯下水。李元桐看到这种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脱掉衣服跳下水去。在他的带动下,别人也跟着下了水,结果一天半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李元桐从不白白放过一点时间,不管干什么活,能有机会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有时该下班了但接班的人还没来,有的人就不愿干。可是李元桐却相反的倒很高兴,他说:“这样我们就可多干一会。”不管是刮风下雨,他没有叫过苦,而且总是一分一秒地争取时间,因此,他平均每天都比别人多推三至五趟。李元桐真是视时如金,他到工地的七个月中,没有无故缺过勤,他从来不肯请假。今年春节刚过不久,他接到家中电报说小孩病重,团里给他六天假,让他回去,可是他说啥也不肯,经过领导一再劝说才走了。但是到家后怎么也住不下去,心里总惦记着工地,结果在家只住了一天就跑回来了。

苦思深钻 巧改小推车

李元桐肯劳动,也肯钻研,他是一个敢想敢干、善于创造的人。去年12月份工地上掀起了改革工具运动。团部开会动员,并提出每个民工要提出三项合理化建议的号召。开会回来以后,他一夜也没有睡好,心里总在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小车上坝省力气呢?想来想去,他想起了用轱辘浇水的情形。他想,如果用这个办法,可能要比人向坝上推省劲得多,而且也快。结果第二天,他提出了绳索牵引、土法卷扬等五项建议。

但是,在工具改革上最突出的还是他对单轮小推车的研究。从来工地一直到现在,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他推着空车也是一边走、一边寻找小车的毛病。特别是和黄继光突击队比武时创造了最高纪录后,给了他很大启示。下工的路上他就想:小车胎的载重量是一百五十公斤,为什么人家推这么多还没有坏,而且走得也很稳呢?经过他仔细琢磨,发现了主要是车斗靠近车把,加的土篮也大部放在了靠近车把一面,这样车胎就减轻了一半重量。车子稳主要是加的土篮在原车斗上面,车斗并没有加大,这样重心集中容易掌握。这样他得出结论:车斗不宜宽,要长而高,车厢要多靠近车把。根据这些,他让木匠工就给他作了一辆车。但试验结果并不理想,车斗加高后,装的料稍多一点,就和人的鼻子相齐了,风一吹沙子就刮到眼睛里去。而且车斗加高后容易晃,一不留神就翻车。试验不成功也不灰心,他继续找原因,把原来小车拿来和新小车相比较,发现新小车的轱辘和车厢离的太远,这样车子就爱晃,而且车把一高就使不上劲,自然不容易掌握。经过两次改进,过去的毛病全没有了,推起车轻便利落,别人看到他的小车这样好使,也都跟着改装起来。但是,小车普遍加大后,有的车爱坏轱辘。李元桐又把自己研究的经验介绍给别人,他说:小车轱辘的辐条每根都要紧到同等力量,要经常打气,车厢和轱辘必须合适,有一点毛病就应该早点修理。李元桐对自己小车非常爱护,上班下班都要进行检查,因此,他从到工地后没有坏过一辆车。

李元桐苦思深钻的精神,使得小车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改进,目前他的小车容量已经加到了二分七。但在实际使用当中,由于他推得多,每车都足够三分,重量约计达到一千三百多斤。

热爱集体 处处关心别人

李元桐热爱劳动,更热爱自己的集体。他经常向团里领导打听本团的工作情况,总怕团里工作落后,对于自己所领导的一个排来说,就更是这样。他经常找其他队员们谈心,别人有思想搞不通的地方,就主动去进行帮助。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他关心别人总是胜过关心自己。他几次被评为特等先进生产者,得了四件绒衣。他只留了两件,其余都送给了别人穿。他还经常给队员们打水、打饭,给队员们洗衣服。他这样关心队员们,使大家很受感动。有一次,一连民工刘德瑞病后需要输血,他听说后非要去不可。队员们劝他说:“你是咱们队的主将,身体搞坏了对全队都有影响。”可是他说什么也不肯,最后还是依着他。结果输了三百西西血,从总医院回来只休息了一天,又开始上班了。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更增加了大家对他的爱戴。队员们都把他看成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队里产生着深深的影响。

李元桐取得了上述成绩后,并没有感到满足。他经常说:“这些成绩应该归功于党、归功于毛主席!离开了大家我什么也做不出来。”

为了把水库早早修好,李元桐表示,今后更要响应党的号召,鼓起最大干劲,继续改革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争取创造新的成绩,向“五一”劳动节献礼。

文:李桂

编辑:蔡东樾


作者:

北京密云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