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撬动基础教育大改革的小切口,政策出台以来,朝阳区积极落实相关要求,通过增供给、增效能、增动力、增兴趣、增信心,以“五增”促“双减”,重点实施了提升课程管理、教学管理、作业管控、课后服务、家校沟通等“五项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持续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格局,营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朝阳区各中小学在认真落实“双减”要求的基础上,依据学校特色和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双减” 政策落地见效,真正实现教育减负提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程
聚焦教学质量提升,让学生在课堂“吃得饱、吃得好”
课堂是学生获得各类知识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足、学好是“双减”取得实效的关键。
“双减工作的有效落实,其根本在于提高常态课堂的教学质量,让每一名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就‘吃得饱、吃得好’,从而减少在外面‘吃零食’的机会,学业与家庭经济负担自然也就减小了。”呼家楼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用一句话道出了自己对“双减”实质的认识。
该校基于对“双减”的理解,在学校PDC(项目-驱动-生成)理念引领下,学科教师力争带领学生在小小的课堂中去探寻属于孩子的大大的世界,通过教研文化、课堂文化、质量文化三种教学文化引领教师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构建绿色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双减”背景下,朝阳区既有各校基于校情的区域性课堂探索,又有全区整体课程提升的宏观部署。
✍目前,朝阳区教育系统实施了学校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备案制度,区教委指导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开展学校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教师命题基本功的培训,目前已实现全区同年级教学进度统一、周课时总量统一、命题难度统一。
✍对于“双减”政策最关注的小学学段,朝阳区也做出重点安排。在朝阳,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强化衔接意识,指导学科教师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朝阳区成立跨学段专题研究小组,建立了幼小协同研究机制,面向一年级开展入学适应期调研,梳理学校开展衔接教育的典型案例,聚焦问题开展面向全区一年级任课教师入学适应期的幼小衔接培训,切实加强学校课程管理。
✍在教学管理能力提升方面,朝阳区狠抓教学行为规范,出台多个意见和条例,狠抓课堂教学改进,狠抓教学能力锤炼,狠抓学业问题诊断,狠抓教学资源建设。2021年上学期,针对“双减”目标全区教研员下校听课5412节次,9月首周教研员下校听课448节次,全面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此外,朝阳区还开发完成了一万余节课的线上课程资源包,覆盖中小学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系统规范课程为全区学校教学教研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区学校有效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指明了科学的专业路径。
作业
统筹管理控制时长,让作业“活起来”。
作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具有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等功能。“双减”要减去过重的作业负担,过长的作业时长、过多的无效作业通过减负为提质让渡功能。
在作业统筹管理方面,朝阳区教育系统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面向中小学开展专题调研,摸清学生作业负担情况底数,问诊把脉。分学段、分学科研究基础作业、分层作业、个性作业,确定不同作业的意图、内容、形式、时长,形成指导意见,并通过学科研训课程培训全区教师。
朝阳区针对各学校工作实际,建立了作业班级统筹管理制度,强化“三坚持三严禁”,即:坚持控制作业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各年级作业不超过90分钟;坚持强化作业批改,作业全批全改;坚持作业动态监测;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通过手机布置作业,严禁让家长或学生批改作业。抽查结果显示,朝阳区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作业指导措施
最终要落实到基层学校的实践上来
在这方面,朝阳区各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门相关作业要求,不少学校还在作业布置方面有自己的实招。
呼家楼中心小学
“对于留作业,我们要求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更新观念,让作业活起来;必须布置有效作业,让负担减下来;必须精细管理,让策略研起来。”呼家楼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实施作业三级监控,行政组长和班主任负责统筹作业总量、关注作业总量的时长,学校开辟了“作业公示”专区,将学生一日作业内容、平均所用时间进行公示;学科主管、教研组长、学科教师,依据学情进行作业设计的研究,每周以学科为单位建立作业内容账单,利用教研时间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先下水,发现问题,共研策略;校区行政团队对学生作业进行随机抽查、随堂听课后检查、学生访谈等形式进行监管。
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
学校每天下午3:30-4:30安排语数英老师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通过一对一的面批指导,让孩子们在这一个小时内,不仅能完成作业,并且能高质量的保证正确率,做到1-2年级百分百在校完成作业,3-6 年级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校完成作业,而在课后服务时间,对于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消化当天所学知识,切实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
老师在布置面向全体学生必做题的基础上,增加不同层次的选做题,让学生在“作业超市”中自主按需选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课后作业不限于习题本,还包括创编试题、制作思维导图、上台展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课后
实行“三送”,整合百家资源提供近200项活动资源
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就是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朝阳区教委对标新要求,修订形成了“升级版”《朝阳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需求导向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时间和对象,保证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学期全覆盖、学科全覆盖和有需求学生的全覆盖等“四个全覆盖”。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实现“四个突出”(即突出答疑辅导、突出作业完成、突出体育锻炼、突出劳动教育),重点指导各学校探索打破行政班开展跨年级的答疑工作,切实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
在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学校与冰雪场地机构合作,每周两次带领学生到专业冰场,由专业冰球教练带领学生训练,在学校掀起“冰雪热”;学校与足球俱乐部合作,成立了校园男足、女足两个社团,每周两次、每次两个小时带领学生到小武基足球场进行训练,孩子们在运动中不仅学会了足球技巧,还提高了身体素质。“我校学生人数较多,而校园场地偏小,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学校引进了经验丰富、场地宽阔的社会资源,在他们的助力下开设一些课程,让有兴趣的学生学的更精、更专业。”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朝阳区将“走出校园”与“走进校园”相结合,加强与首都高校、体育场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的联动,开展多样态的拓展活动、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已整合了区内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辅中心和100余家社会大课堂单位,首批供给近200项活动资源,实行“三送”:送课程菜单、送项目指南、送课后服务指导员,为每一所学校配资源,变单一课后服务供给为集团、区域多元供给。
学生每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后服务。
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
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从学生兴趣出发,开发了“慧玩”系列兴趣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覆盖全体学生,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中,“慧唱课程”以音乐为主,开设“童声合唱”“经纶天使合唱团”“童心飞扬”“百灵之声”“管乐团”五个音乐类社团,满足学生唱歌需求;“慧画课程”以美术为主,开设了“华之韵”“艺术创想”“创意美术”“趣味绘画”“美术大师”五门课程,让学生在绘画的世界中,玩出知识与美感;“慧创课程”聚焦科技创新,开设了“小科学家”“动手DIY”“探索乐园”“Scratch 编程”“创意设计师”“中国象棋”“辩论会”七门课程,“慧动课程”开设了健美操、跆拳道、篮球、网球、冰球等十门课程,培养孩子健康体魄。
呼家楼中心小学
呼家楼中心小学每周开设125个课后服务特色课程,覆盖劳动、艺术、科技等各类。同时针对孩子的兴趣特点,成立了多个学生社团,“舌战群儒辩论社”“魔法时间”“小小艺术传承人”“快乐悦读”“名著说”“舞动校园”等社团成为学校的“热门”。此外,学校还把旱地冰球和旱地冰壶和雪垒三个项目课程引进校园,全面实现心肺耐力、爆发力、柔韧性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用雪垒项目作为身体基本素养培养的同时建立学生的全员参与的竞争意识。
家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家校共育助力孩子成长。
在家校沟通方面,朝阳区积极完善家校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强化家庭教育服务指导,各中小学家长学校全覆盖,开设每学期不少于2次的家庭教育课程,制作上线近300期家庭教育视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儿理念。通过致全区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儿理念,增强家长对学校全面育人的信心。
呼家楼中心小学开设家长特色课程,让家长走进学校。“小技能大财富”“素描”“艺术中的美”“两弹一星的奋斗史”“应急预防与救援”等家长特色课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推进。下一步,朝阳区将持续提高“五增”的科学性和覆盖面,完善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拓宽服务渠道、引入校外教育资源,细化区级配套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同时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改革,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优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教育全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良性流动,努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教育减负提质,让孩子们高效学习、快乐成长。
来源:北京朝阳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