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
2022北京CBD商务季“宜商朝阳”新闻发布会
在北京朝阳新闻发布厅召开
一直以来
朝阳区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坚持以企业为中心
为企业稳步发展赋能加力
已连续四年
在北京市各区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第一
近几年来
朝阳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标准
认真落实北京市1.0—5.0版
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改革成效显著
尤其是今年以来
以北京市列入
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和朝阳区被选为
北京市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为契机
朝阳区全力推进新一轮
营商环境改革创新
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精细化服务企业
努力用营商环境的“绿水青山”
换来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1►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
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为了满足大体量的企业服务需求,朝阳区规范化实施政务服务五统一“朝阳标准”,打造了“朝我说”、“朝好办”、政策“朝我看”等“朝”系列政务服务品牌,持续推进“一门”进驻、“一窗”受理工作,“一门”进驻率达90.8%,“一窗”受理率达100%;推进数字政务建设,建成朝阳区电子证照分发平台,持续深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努力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政务服务。
不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告知承诺制,深化“证照分离”、多场景“证照联办”改革;加强市场主体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开启全类别市场主体“一网通办、一天办结”的“开办e时代”;探索推出“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制度,推动歇业备案制度和除名制度落地,全力营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
今年6月,朝阳区荣获了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扬激励,成为全国六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中唯一一个获此表彰的地区。“企有所呼,我有所应”,朝阳区坚持主动靠前服务,充分考虑不同企业的发展需要,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了“服务包”,为有发展潜力的高成长企业定制了“成长包”。持续发挥商务楼宇“双楼长”创新机制抓手作用,做实做好精细化企业服务,引领朝阳区商务楼宇高质量健康发展。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行“区领导-部门-街乡”三级“三张清单”走访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实现一张清单明任务、一张清单解难题、一张清单优服务,充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助力企业高速成长。
2►
注重需求导向
全力构建全领域政策支持体系
针对企业关注的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
朝阳区不断创新服务企业发展政策措施
汇聚高精尖市场主体和各类高端人才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资金支持方面,朝阳区构建起了“1+7”产业引导政策体系,近几年的支持都在10亿元。此外,朝阳区积极畅通融资渠道,上半年以来通过全市首个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区级分平台已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超20亿元。
👉在产业空间方面,朝阳区坚持功能区带动战略,形成了错位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同时制定了支持商务楼宇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空间利用等方面的专项政策,积极为各类总部企业、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创意企业、年轻人创业等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在人才发展方面,朝阳区构建起“凤凰计划”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在全市率先打造并不断完善“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有序推进“三国际一未来”等重点项目建设,全方位营造宜居宜业的国际人才发展环境。此外,朝阳区高度重视政策精准性和时效性,在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制定出台了“18条”企业帮扶政策措施,从房租减免、减税降费、金融帮扶、社保缓缴等方面精准施策,全力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持续发展,助力稳经济运行、稳居民就业。
截至目前,朝阳区惠企资金超220亿元,在全市居于首位。
3►
重视企业权益保障
全力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注重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完善合法性审查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入推进基层单位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街乡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
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多元调解、商事仲裁、法律服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七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
持续创新盘活知识产权应用,设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重点支持朝阳区科创企业首轮融资种子项目,总规模超1.3亿元;推进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应用,资金规模1300万元,纳入服务“白名单”企业4600余家;发行首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ABS),总规模1.07亿元。
持续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的重复检查与干扰。
强化“互联网+”监管,大力推进信用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深化商事案件司法保障,进一步优化构建区级矛盾纠纷调处平台三级网络体系,大力推进纠纷实质化解,高效解决企业涉诉难题;强化企业破产管理,破产案件实现府院联动;持续提升商事仲裁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积极探索实践涉外案件特色调解路径,全力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朝阳正朝着
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迈进
来源:朝阳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