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 | “空城计”诱敌,打响太子沟伏击战
2021-08-06 10:4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921年7月23日上海兴业路76号,一个石库门的老房子里,诞生了救人民于危难的中国共产党,从此它带领着中国人民开始了百年的征程。

在昌平,也发生过轰轰烈烈的抗战故事。其中,最能让人们驻足聆听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昌平著名的伏击战——果庄“太子沟伏击战”。

1943年,晋热察挺进军第10团团长王亢率领八路军,占据十三陵西北的北地和三道岭一带。延庆大庄科一带则是日伪军占领地。而位于十三陵镇果庄村西北的太子沟,就在这两地的交叉点上,是两山之间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山沟。据当地村民说,明朝时,曾有位太子在这里带领军队抵御过外敌,因此得名太子沟。这条山沟是由延庆进入昌平的必经之地,这里山高林密沟深,是打伏击战的好地方。

十团第二任团长王亢

大庄科地区驻扎的是日伪军35团2营,营长赵海臣是个铁杆的汉奸,无恶不作、诡计多端。每次扫荡烧杀抢掠时,遇到反抗的群众就地屠杀。他亲手杀害的干部群众就多达10余人。

距离太子沟不远的立石沟村是八路军的供给处。赵海臣对此垂涎已久,在一次抢掠附近村子后,偷偷的带领伪军队来到立石沟村,抢走了八路军大量的军需用品。不仅如此,赵海臣还放下狂言道,“我要像捡芝麻一样,把10团的人一个一个捡了,最后把王亢捡到手”。

如此狂妄的汉奸必须严惩。1943年11月,团长王亢在果庄设下“空城计”,诱敌深入,他让战士们提前将重要的物资和设备转移到安全地点。为了麻痹敌人,还组织了一个有18匹骡子组成的驼队假装运粮,同时让侦察兵密切监视敌人动向。

反复几天,驼队来来往往的运送,终于让贪婪的赵海臣上当了。1943年11月26日,赵海臣按捺不住了,他在日本指挥官田岱的带领下,领着200多名伪军偷偷从大庄科出发,直奔立石沟村的八路军供给处。

然而,敌人刚出动就被侦察兵发现了。王亢立刻进行部署,命令一连和二连分别占领东西山梁,四连占领前山大梁,王亢则带领一个排机动。“口袋”安好,就等敌人钻进来。果不其然,早上7点多,在所有战士进入伏击位置的半个小时后,沾沾自喜的敌人大摇大摆走进了包围圈。

“打!”随着王亢一声令下,机枪、步枪、手榴弹响彻山谷。伪军队顿时被打蒙了,慌乱的四处逃窜。田岱和赵海臣往山上跑,企图抢占制高点,没想到中了山顶上八路军的埋伏。这两个人又往回跑,想趁乱原路退出,更没想到的是,他扬言要“捡”的人,正在路上等他呢!

王亢带领的机动排,看到退回来的伪军毫不客气。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又是一阵猛打,枪响声像点名一样“哒哒哒哒”,敌人应声倒地。

此时的伪军在一片“交枪不杀”的喊声中乖乖投降了。赵海臣、田岱和二十几个伪军躲藏在一个大石头缝里负隅顽抗。八路军战士往石头缝里扔下几颗手榴弹,并怒吼道“再不投降就把你们全部炸死”。赵海臣等人才乖乖的从石头缝里爬出来。扬言要“捡芝麻”的赵海臣,自己却被10团“捡”了芝麻。

太子沟伏击战以生擒田岱、赵海臣,胜利告终。全歼伪军35团2营,击毙100余人,缴获机枪两挺手枪、步枪100余支。

由于赵海臣血债累累,昌延县政府召开千人的公审大会。许多村民带着剪刀和斧子,争着要把赵海臣千刀万剐、挫骨扬灰。公审大会后,恶贯满盈的赵海臣被八路军击毙了,周边几十里的群众敲锣打鼓的奔走相告,大家拍手称快。为了扬八路军军威,日本指挥官被放了回去,而日本人觉得颜面扫地,责令田岱剖腹自杀,侵略者得到应有的下场。

太子沟伏击战的胜利让八路军在昌平西北至延庆一带的根据地不断发展扩大,彻底掌握了从西北进入昌平,乃至北平的交通要道,大大巩固了平北抗日根据地。

正因昌平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激励着一代一代的昌平儿女去努力奋斗,开创未来!

文/向凌潇 图/中国档案资讯网


作者: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