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这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昌平经验”
2021-11-25 12:4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前不久,北京市住建委公布了2021年第五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其中,昌平区纳入名单的老旧小区项目数量最多,共19个项目。包括秋实家园(10号楼)、郝庄家园南区、丰景高苑小区、佳运园一区……

根据昌平区住建委数据,2018-2020年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289 栋楼目前已基本完工。2020年第二批老旧小区改造共计131栋楼均已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准备组织进场施工。

目前,我区已经启动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其中第一批318栋楼,计划年底前全部完成招投标工作,2021年第二批190栋楼,已经完成申报程序,计划年底前启动招投标工作。

宁馨苑、昌盛园等社区,就是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的典型代表。在这两个社区,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谈起现在的宁馨苑社区,这里的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总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开心。而这些让大家如数家珍的变化,还要得益于宁馨苑小区开展的“党员在身边”主题活动。

宁馨苑小区地处昌平区城北街道,建于2001年,有1390户常住居民,社区内共有党员123人,在职党员380人。

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社区内的一系列问题逐渐凸显,集中表现为治理难点多、矛盾问题多、投诉举报多。2020年,社区的12345市民热线投诉总量达244件。

今年2月,城北街道以宁馨苑小区为试点,开展“党员在身边”主题活动,推动在职党员发挥示范作用,展现先锋形象,使社区的卫生环境、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动车存车棚经过治理,飞线充电等不安全因素已全部消除。

社区宣传文明养犬,狗主人们也都积极配合号召。

小区原来绿化面积太小,现在变得到处都是花花草草,令人心情舒畅。

城北街道在宁馨苑小区建立了“双对接”机制,即供需对接与意愿对接,旨在优化治理路径,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在职党员通过自身所具备的技能,主动提供服务项目。另一方面,在职党员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发现居民需要或想要的服务。

党员梁月仙担任太极拳教练,带领居民强身健体

清理小菜园、新建小公园、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各具特长的在职党员们自告奋勇,通过各自擅长的不同领域,将社区活动开展得愈加丰富多彩。

自今年2月中旬以来,已经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8次,参与活动的在职党员达327人次。

宁馨苑社区还有着“四组队”——难点突击队、便民服务队、执法劝导队和治理先锋队。将已报到的380名在职党员编入其中、设岗定责、分类管理。

在难点突击队的努力下,业委会组建成功了,社区的面貌改善了不少。其中,在推动圈占绿地治理工作中,累计清除了95块小菜地。如今,这些空地已经恢复成了绿地,种上了不少品种的花,成为孩子玩耍、老人散步的必去打卡地。

宁馨苑社区是城北街道打破基层治理的“实验田”、“试金石”,待到这一模式进一步成熟,也将造福昌平更多社区,打造百姓的理想家园。

除了宁馨苑社区,城南街道昌盛园一区在经历了老旧小区改造后,也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新面貌。

昌盛园一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现有20栋楼、约1100户居民,区域内设施老化,狭窄、通行不便。

为了完善社区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昌盛园社区今年4月启动改造提升工程,改造工程包括健身步道,居民休闲娱乐区建设和绿化美化等。

“一横一纵一环”健身步道、居民休闲娱乐区、儿童游乐设施……各种配套设施一一到位,小区里的老者幼童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这次空间改造设计融合了沙池、观景台、社区花园、动植物科普等功能,既满足了儿童需求,又给家长提供了无死角的看护与休憩空间。

持续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群众必需的、关注的配套设施改出成果、造出效果,才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期待通过改造,昌平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变得愈加美观、舒适、宜居。

文字来源:孙丽萍、北青社区报记者 郁蕾、昌平摄协 燕南

图片来源:清风昌平、首都园艺驿站


作者: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