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关系到城市形象、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为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近年来,我区城管执法系统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处着力,切实做到“大城细管”,推动城市环境加快改善,助力城市“颜值”再提升。
“人防+技防”助力执法工作提“智”增效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需要,北七家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创新工作方式,通过调查问卷,将辖区“三类场所”人员的综合信息、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全面录入,建起数字台账,极大缩短了现场执法检查时间,确保减少接触且执法精确。
上午11点,位于定泗路的一家火锅店外,执法队员核实商户基本信息录入情况,重点提示外卖人员扫码登记工作,有了数据平台的支撑,几分钟内,就完成全部执法检查工作。
“目前,我们正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大数据执法能够精确定点、定位、定人,协同现场执法、人员管理和市、区、街道的衔接调度,执法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北七家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我区城管执法部门持续提升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让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助力城市管理工作,实现执法实效最大化最优化。
非现场执法视频监控平台助力垃圾分类
今年2月,天通苑南街道搭建了非现场执法视频监控平台,在辖区15个社区(村)的垃圾桶站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桶站动态监管全方位、无死角。
“这种快递盒上粘满了胶带,应该投放在其他垃圾桶里,再由垃圾分类志愿者进行二次分类……”在天通苑南街道办事处,执法队队员与街道工作人员查看社区垃圾分类桶站监控回放。“这个系统大大提升了执法效率,根据监控,我们可划定执法重点,保留时间、照片、点位等证据,有效避免执法纠纷,方便监管。”天通苑南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刘旭介绍,该系统还可截取垃圾分类录像,将好的案例转发到各社区微信群,供居民学习。
同时,我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检查,采取教育和处罚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位。据统计,今年以来,区城管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6728人次,检查社会单位18547家次,检查居住小区8169家次,宣传教育4354起,实施行政处罚2360起。
从严从细严把“三类场所”防疫关口
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阶段,我区城管执法系统全力做好“三类场所”疫情防控工作。
6月15日一大早,回龙观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来到回龙观西大街,对沿街餐饮商户进行执法检查。记者在某烧烤店内看到,进门处有专人手持扫码登记牌和测温仪,逐一查看进入人员健康宝及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执法人员对该店从业人员每日体温监测、环境消杀、“一米线”设置以及口罩佩戴等情况进行检查。随后,执法队员对辖区商务楼宇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逐一检查出入口管理、人员限流及电梯扶手、卫生间等公共区域消杀情况。
今年以来,共核录“三类场所”执法检查单32373份,发现问题829家2571起,均已现场整改。从检查及复查情况看,大部分场所扫码测温、清洁消杀、“一米线”等防疫措施都能落实到位。
图文/向凌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