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区更文明,让人民更幸福!昌平持续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2022-10-06 18:1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在昌平,从城市街区到阡陌乡间,公益宣传有声有色;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暖心画面映入眼帘;窗口单位,文明服务蔚然成风;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也跟“脏乱”说再见……

这一切,得益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带来的巨大改变。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需要全区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

连日来,我区通过打造文明街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厚植文明理念,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位于城南街道的昌盛园社区,智能垃圾桶、环形步道、休闲公园、共商共治墙为曾经的老旧社区注入新“活力”。社区的休闲广场上,一场社区邻里节文艺演出正在精彩上演,居民们围坐一旁,远处孩童嬉笑玩耍,一片和谐景象。

据了解,昌盛园社区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归属21个产权单位,共有36个独立的院落,多年来处于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状态。面对急切的居民诉求,城南街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地毯式”摸排,“走心式”入户,“车轮式”谈判,“闪电式”修复,因地制宜合理化规划,搭建“共享书吧”等居民交流互动平台,将2万余平方米公共空间连成一体,搭配新增7000余平方米绿化,将社区功能及环境实现美丽“蝶变”,打造共建共享的“乐活”昌盛园社区,切实提高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指数。

“如今社区环境好了,心情也变好了,有时间就下楼遛遛弯拍拍照,平常社区还为我们提供场地,组建歌舞社团排练节目,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昌盛园社区居民说道。

社区内部环境变好了,外部街道小巷的治理也不能落下,走进东关一条的背街小巷,以灰白色为主题的“徽派”装饰墙面、文化艺术花窗映入眼帘。对比以前的老旧路面、乱停乱放车辆等乱象,整个街道整洁明亮,架空电线有序排列。

自2020年以来,我区为了切实解决好百姓家门口的环境问题,做到还路于民、还街于民、还景于民,对环境脏乱的18条背街小巷开展整治提升工作,督促各镇街道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保持整治成效,切实改善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

据了解,目前2020至2021年已经完成整治的11条街巷,通过了市级部门的验收并正常投入使用,今年计划整治的七条整治任务,正在努力加快推进。昌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环境综合中心杨海江介绍,“昌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将以环境考评工作为抓手,将背街小巷纳入常态的管理范围,开展日检查、周检查。压实背街小巷的后续管理办法,督促指导各镇街道开展环境保持工作,共同实现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出行环境。”

玉光寺一座具有300年历史的古朴青石古寺,与周边的高楼大厦有机结合为回龙观这个街区带来了别样的文化韵味。为了助力推进新一轮回天计划,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同时促进文物保护以及活化利用,玉光寺经过多次修缮以全新面貌“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共创、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集成展览展示、会客议事、互动体验、休闲学习等服务功能,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多元的城市公共生活体验,打造回龙观街道的形象展示平台、居民议事基地和文化生活聚场。

近日,回龙观街道龙域街区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回家议事,创文明城”为主题的议事会,邀请各职能部门以及商户建言献策。除了类似的议事活动,“寺锦”还划分“艺空间”“静空间”“展空间”等多个模块,为回龙观街道群众提供交流场地。

“我感觉这是属于闹中取静的一个空间,这里经常有小朋友来写生,我们公司也经常会选择来到这里举行一些会议,能够感觉到寺锦像是从城市里边抽离的一个减压的空间。”龙域中心项目负责人周玲说道,文明城区创建,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小到个体的一言一行,大到城市的更新改造,家园因文明而美好,文明需要大家共同来创造。

据了解,我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一直坚持首善标准,充分发挥 “两中心一平台”作用,在全区各镇街投放创城公益广告、布置景观小品、发放各类宣传品等创城产品,打造“一园一道”榜样模范宣传阵地,制定“一公园一方案”创城宣传整改提升计划,开展“落实门前五包,擦亮文明底色”“两清齐行动”等创城宣传实践活动,切实满足昌平群众性精神文化需求。

下一步,昌平区也将把创建文明城区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针对社区及楼道乱贴乱画、乱堆乱挂、乱停乱放等问题,采取“专项整治+常态化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将创城工作与疫情防控工作结合起来,同步打造一批文明示范街、示范社区、示范公园,形成全民创建的格局,真正做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创城带来的明显变化,持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图文/贺昕彤


作者: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