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喜相逢》演绎“回天”蝶变!这些变化,居民看得见、摸得着……
2022-10-07 21:4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公益惠民演出剧目,话剧《喜相逢》于9月26日、27日在昌平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该剧通过接地气的故事、生动鲜活的舞台语言,体现“回天”地区居民的真性情,展现出“回天”地区的巨大变化。

话剧《喜相逢》的编剧林蔚然身为一名老“回天”人,也切实感受到了这些年来“回天”的巨变。居住密、交通堵、学校少、看病难、购物难、环境差……以前85万多居民曾被这样的大城市病所困扰,回天居民形象地把这里称作“睡城”。如今,回天地区居民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适合发展的“追梦”空间,新建成的学校里书声琅琅,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回天居民身边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一纵一横”“五通五畅” 主干路网浮现

“在2018年首轮回天计划启动时,打通林萃路便列入进来,成为政府对百姓的一项承诺。”回天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6月30日该路段完工通车。这是回天地区路网架构、缓解回天地区交通拥堵的关键一步。

“两轮计划为回天地区初步搭建起‘一纵一横’‘五通五畅’的主干路网骨骼脉络,次支干路毛细血管不断畅通,断头路陆续实现打通,回天地区内捷外畅、互联互通的路网体系逐渐完善。”相关负责人说,两轮行动计划共实施交通类项目51个,截至目前,林萃路、北苑路北延、北郊农场桥等17项建成投用;北清路快速化改造,黄平西侧路、太平庄北街等项目加快建设,龙域环路实现打通,文华路局部断点建成通车,陈营东路等次支路网陆续投用,市政道路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同比下降8.6%。

此外,天通苑北交通枢纽全面运行,公交线路接近百条,基本实现有路就通公交车;天通中苑10个地下停车场完工,同时通过施划路侧停车位、利用人防工程等方式增加停车位8000余个;开通全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建成投用42公里绿道,区域绿色出行比例提高20%。

两轮计划增加近万个学位

在回天地区行动计划中,如何让老百姓家门口就有好医院、好学校,成为政府部门破题解决的关键——回天有教不断完善,两轮行动计划共实施教育类项目40个,建成23所幼儿园及学校、新增学位近万个;回天有医继续夯实,两轮行动计划共实施医疗养老类项目20个,建成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霍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项,增加床位1000张,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处,医疗设施便利度提升12%;回天有乐丰富多彩,两轮行动计划共实施文体类项目7个,增加两处区域级文体设施。

“我家就住在隔壁小区,现在来就医步行只需要几分钟。”让回龙观居民张女士点赞的是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科室全、环境好,相比老院区,挂号也更容易。

去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开诊。积水潭医院副院长赵兴山介绍,新龙泽院区总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设置床位800张,主要为周边及回天地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有效弥补了回天地区西部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目前,该院区日均门急诊量已达2500人次左右。

公园化城市街区初见雏形

今年,回天的老百姓将“喜提”一大批公园。根据项目建设进展,今年将投用奥北森林公园一期等8处公园绿地,新增面积近700亩。“回天地区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生活空间,公园化城市街区初见雏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两轮行动计划园林绿化类项目共15个,已经投用天通艺园、贺新公园、回龙观街区公园等9项,公园绿地增加到625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 

“‘回天’的变化我们历历在目,我们将继续深耕现实题材作品,写好心目中的新北京。”林蔚然说道。话剧《喜相逢》仅是回天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昌平将深入推进回天行动计划实施,让群众有获得感,每年都看到新变化,加快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图文/尚颖


作者: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