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主力军 走在最前列——跑出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2022-10-11 12:1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金秋九月,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再次于未来科学城举办,18个能源领域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昌平,签约产业项目未来3年至5年将实现营收不低于200亿元。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已累计入驻各类市场主体792家,成为全国能源创新要素最富集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今年以来,国药集团器械总部基地、三一全球科创中心、百济神州创新药研发中试生产基地、诺华北京研发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昌平,小米未来产业园、科兴高精尖成果转化基地、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清华工研院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中心、华辉安健大分子药中试平台、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沙河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

与此同时,一批重磅科研成果相继涌现和转化应用。国电投、商飞等入驻央企技术创新产品在冬奥会示范应用,华能清能院通过揭榜挂帅建设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立项创制我国首个碳捕集领域国际标准,国电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容和一号®”铁-铬液流电池堆量产线建成投产,国网智研院涌现出4500伏IGBT芯片自主创新成果。

全区创新发展领域硕果累累,高精尖产业项目遍地开花,一派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是全区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工作人员的“一路迅跑”,是随时在线的“保姆式服务”,是“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引领下“昌通办”的工作态度。

昌平速度、昌平纪录

为高精尖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加足马力

今年年初,昌平区吹响“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的号角,在全区党员干部中树立重实干、办实事、出实绩的鲜明导向,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先进、创一流,用“昌平速度”“昌平纪录”,为高精尖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加足马力。

未来科学城东区能源谷,央企项目落地速度、资源盘活进度明显提升,今年入驻央企开工面积达到前五年总和的1.3倍。国庆前夕,生命谷(国际)生物工程创新中心、爱康医疗3D打印与智能制造基地等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作为昌平区重大项目之一,小米智能工厂二期M1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转入二次结构、装饰装修、洁净工程及机电设备安装阶段,预计2023年年底交付投用。这座全流程关键制造要素100%数字化管控的工程,将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世界级“灯塔工厂”。

“今年5月,北京疫情突发,影响了小米集团业务和生产,园区管委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制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案,帮助小米集团快速报备,24小时内实现园区的紧急启用,保障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让我们体会到了‘昌快干’‘昌通办’的精度、速度和温度。”小米集团工程管理部副总经理熊伟深有感触。

在工程基础施工的同时,昌平园管委会提前考虑集团正式投产前需要的资源诉求,多次组织专班研讨,多次协调调度,主动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使企业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围绕‘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昌平园强化创新政策宣传,已召开培训会近20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500人。我们主动上门送政策,如果企业有不明白的,我们就帮忙联系相关部门,尽全力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福利。”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企业发展促进科科长刘少强介绍,今年以来,昌平园管委会走访座谈重点企业超过百家次,推动解决了一批企业发展中的“烦心事”。同时建立“园区+镇街”“专业+属地”协同服务企业机制,支持企业发展,有效提升财源建设质量。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当好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

今年4月,在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时候,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管委会将诺诚健华等重点企业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白名单”,指导企业升级完善疫情防控方案,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区委区政府成立了重大项目专班,随时在线、紧贴服务,帮助我们快速完成了征地供地以及项目开工。”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郑慧铭说,“生命园管委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管家式’服务,扎实过硬的业务水平,助力诺诚健华实现快速发展,给予了我们不断创新的信心。”

按照“服务包+财源建设”模式,生命园管委会还走访百济神州、扬子江海燕等重点企业,对接企业空间需求、员工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支持企业无忧发展。

搭建自贸昌平组团(生命园)集群注册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通政企沟通渠道,通过走访座谈、线上交流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展开深入对接。

培育财源增量,加快创新孵化。生命园管委会紧盯创新源头,实施“保姆式”服务,当好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截至目前,知名科学家创办企业已超过60家。支持专业团队开展招商运营,飞镖国际创新平台一期投入试运营,引入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共建共享实验室,11个创新项目已入驻;新生巢创新中心引入优脑银河、蔼云医疗等全球创新型项目29个,引入企业43家。

纾困惠企,政策直达

让在昌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企业有痛点,政策来帮忙。

今年以来,昌平区研究出台《昌平区贯彻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支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暂行办法》《昌平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支持办法》《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落实措施》《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多项政策措施,并根据企业需求,精准送出政策“服务包”。

全国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试点任务圆满完成,搭建的医院数据一体化系统、数字化智能化临床运营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竣工交付,具备承接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能力。在全市首创出台“美丽经济十条”,“揭榜挂帅”开展北京市美丽健康产业领域政策“会诊”。

今年3月,北京福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拿到了北京首份对马来西亚RCEP原产地证书,有了这份证书,福田公司出口马来西亚的卡车关税税率将由30%降为5%,平均每台关税减免约4万元。

为帮助辖区企业享受RCEP关税减让带来的红利,区“两区”办持续深入对接我区重点企业,及时了解企业诉求,针对企业痛点、堵点问题,推出服务企业系列措施,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我们快速行动,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政策,联合中关村海关多次举办RCEP海关出口原产地政策宣讲活动,辅导企业精准运用RCEP原产地规则和关税减让政策,助力我区企业用足用好RCEP这一红利政策,尽早抢占外贸出口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作风建设年’主题工作要求,我们建立了重点工作清单,迅速推进各项工作开展。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品牌和科普宣传创新品牌‘两大主题活动品牌’,加快推进‘北京飞镖国际创新平台’建设。同时推进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系列主题活动和北大新校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区科委将把作风建设扛在肩上、抓在手里、落实到行动上,持续做好我区科技创新的各项工作。”昌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康巍巍表示。

昌平发展正处于赶超跨越、争先进位的关键阶段,不断创造的“昌平经验”“首创案例”,必将助力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生“金”,为推动昌平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提供科技支撑。

图文来源: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


作者: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