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闻趣事话西山书》智勇双全宋鸣皋
2022-10-21 10:0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作者:诗峰

宋鸣皋1906年出生于东北奉天(今沈阳)贫农家庭。少年时靠亲友资助,考入奉天东文学校读书。后进入东北军创办的讲武堂预备班学习。“九•一八”事变后,他先后在铧子镇张海屯学校、二道沟学校教书,直到1933年年底。面对国土沦丧,目睹日本侵略者暴行,他毅然走上救国救民道路,参加了林子升领导的本溪歪头山抗日武装,担任参谋,展开游击战,机动灵活地打击日本侵略者。1934年5月,因有人告密,宋鸣皋被捕入狱。经父亲托人保释出狱后,宋鸣皋离家寻求革命真理。

1934年秋,几经辗转,宋鸣皋来到北平(北京)。他想到流亡北平的“东北大学”学习。但是,当时他衣衫褴褛,灰头土脸,被校方一口拒绝。他只能流浪街头,食不果腹。他写信给张学良将军,说明自己是东北流亡学生,愿意继续为救国而求学。信发出后,很快得到回音,他终于进入“东北大学”预科班学习。

1937年2月,宋鸣皋参加了由“东北大学”学生、抗日义勇军成员赵侗、高鹏、纪亭榭等人成立的秘密抗日武装组织。7月,宋鸣皋又联络北平昌平县白羊城村汤万宁父子参加抗日。1937年7月22日,宋鸣皋他们宣布武装起义,随后把队伍开到永安庄,正式定名为“国民抗日军”,成为北平北郊的第一支抗日武装。

“七七事变”爆发后,这支抗日武装发展到30多人。1937年8月22日傍晚,“国民抗日军”袭击了河北第二监狱,缴获机枪3挺、步枪40余支,释放千余名同胞,致使军威大振,群众纷纷来归,队伍顿时发展到近千人。接着,部队开到三星庄整编,成立军政委员会,宋鸣皋被选为军政委员会委员。司令部下设三个总队,宋鸣皋担任第二总队队长。1937年9月8日,“国民抗日军”到黑山扈执行任务。晌午时分,日军派出一股部队,分乘两辆军车向黑山扈进攻。当时,宋鸣皋带领二总队全体战士,担任警戒任务。看到日军军车开进我军伏击圈后,宋鸣皋果断命令:“狠狠打!”顿时,日本侵略军死伤过半,狼狈逃窜。

宋鸣皋命令加紧修筑工事,严阵以待,以防日寇反扑。果然,午后2时许,日军从另一方向朝黑山扈发动进攻。宋鸣皋带领二总队战士,以逸待劳,集中火力,狠狠打击日寇,20多个日寇当即丧命。宋鸣皋派大队长杜雄飞、指导员霍志德,带领两个中队战士,从左侧包抄敌人后方。日军腹背受敌,招架不住,仓皇撤退。少顷,从北平方向飞来一架敌机。敌机欺我没有高射火力,竟擦着山头盘旋、挑衅,低空侦察、扫射。二总队某班班长苏家顺火冒三丈,他端起机枪瞄准敌机,“哒哒哒”一阵猛射。敌机中弹起火,拖着长长黑烟,坠毁在清河附近的农田里。

在这场战斗中,日本侵略者伤亡惨重。黑山扈战斗,一时间震动中外。当年,在法国出版的中文报纸《救国时报》上,以大量篇幅两次报道了这次胜利,并发表评论:“日本侵略军虽然强占了东北、华北,并集中向南侵略,但这一事件表明,日军实无法巩固其后方,中国军队只要进行反攻,在北方游击队与北方民众响应之下,必能消灭日本侵略者,收复失地。”这一胜利,鼓舞了北平人民抗日热忱,为建立平西、昌宛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日军在黑山扈受到重创后,处心积虑策划秋季合围“扫荡”。对此,国民抗日军采取相应对策,从北平郊区向山地转移,深入丛山密林,发动群众,坚持抗日斗争。宋鸣皋领导的二总队,率先向群众宣传,而且纪律严明,买卖公平,态度和蔼,以礼待人,深受群众欢迎。国民抗日军还经常向群众宣传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抗日救国的道理,激发群众抗日爱国热情。贫苦农民踊跃参军,仅白羊城、大水峪、柏峪等11个村子,就有45人参加了国民抗日军。

1937年11月9日,国民抗日军与晋察冀军区一支队司令员杨成武、政委邓华取得了联系。与此同时,收到了八路军总部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的来信,赞扬国民抗日军英勇作战、打击日寇的功绩,并要他们迅速南下,与八路军会合,共商抗日大计。12月20日,聂荣臻于阜平接见了国民抗日军领导高鹏、纪亭榭等人。12月25日,八路军总部正式批准,将国民抗日军编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高鹏为支队长;宋鸣皋任第二大队长。1938年春,部队派宋鸣皋到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学习。其间,经唐子安、盛治华介绍,宋鸣皋于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宋鸣皋相继调任山西五台县军事学校军事教员、军事教导团参谋长,最后担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昌宛游击队总队长,活跃在昌宛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地方游击队伍。宋鸣皋头脑冷静,有勇有谋,领导昌宛游击队,多次出奇兵,以少胜多。日寇虽然几次发动大规模“围剿”,但均以失败告终。1939年11月,收编土匪姚万臣时,宋鸣皋仅带数人前往,在上泥洼村突然被大批匪徒包围,不幸遇难。噩耗传来,昌宛地区群众万分悲痛,纷纷参加游击队,为宋鸣皋报仇雪恨。


作者: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