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书《居庸叠翠访古录》杨五郎削发佛岩寺(一)
2022-12-23 15:2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在昌平的北部崇山峻岭中有一个地方叫湾子,这里的北山坡上不知何年何月长上了苍松翠柏,抬头仰望北山,遍是陡壁悬崖,这里的山石与众不同,山上之石有如佛之头尊。就在这个绝佳境地,原建有三处寺院,名曰上寺、中寺和下寺,统称佛岩寺,此寺中数下寺庙场最大。俗话说得好,天下名山僧占尽。

上寺在半山腰的一个悬崖头上,中寺在下寺的西北半山坡上,下寺在山根的台地上。上寺有北屋三间,东西屋各三间,南向开一门楼,是三合房。三合房外有一个外院,外院南向又有一门楼,出得门楼,西向下寺稍右有一平台,平台上有树中奇景“三槐搂一柏”,面西悬崖峭壁,峭壁上原有镌刻于石崖上的佛教名言。面向北看,万丈深渊,不寒而栗。东向有巨石如伞盖,巨石下能容人打禅修炼。佛岩寺历史悠久,不但有现存实物佐证,而且有着悠久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宋朝雍熙三年(986年)正月,宋太宗为了彻底解决契丹对边境的骚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下诏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与契丹进行决战。三路大军同时前进,东路军刚出击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击,大败于歧沟关;中路军闻听东路败北,也就不战而溃;只有潘仁美、杨业的西路军,出师仅两个月,便战果累累,收复了朔、寰、云、应四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但是,由于东、中两路守军的溃败,他们却成了孤军深入。契丹在打败东路和中路两路宋军后,调集十万精锐,全力向潘、杨部占领的寰州压来。朝廷命令潘、杨率军护送朔、寰、云、应四州百姓立即迁回代州。在当时大兵压境的时刻,要完成这一任务非常艰巨。杨业经过周密思考,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契丹必定会派兵迎战,这时,命令朔州民众再出城,同时派骑兵接迎,另派一千弓箭手守住谷口,这样百姓就可安全内迁。对于杨业这个方案,监军王先和主帅潘仁美为了争功,硬要杨业率兵去打寰州。

出发时,杨业流着眼泪对潘仁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他又用手指着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将会全军覆没。”说罢,杨业就率兵出发了。经过两场恶战,因寡不敌众,杨业战败。退到陈家谷时,王先、潘仁美却率军早已离开了谷口,杨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辽宋两军血战金沙滩,大郎二郎三郎一同战死,四郎八郎被俘失落番邦,七郎杀出重围搬救兵不成反被奸臣潘仁美乱箭射死。救兵不至,杨业带六郎死战两狼山,父子杀散,老令公怒触李陵碑。而五郎延德只剩单枪匹马,后面喊声不绝,辽兵乘虚赶来,杨延德想到当日到五台山拜佛时,智聪禅师曾留给自己一个小盒子,吩咐自己遇难则开,于是从怀中掏出盒子,只见里面装着剃刀一把,度牒半纸。顿时,心领神会。

杨五郎名杨延德,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五子,故称“杨五郎”。当年杨家兵败,杨五郎从金沙滩跑出来,沿着崎岖的山路一直向东,人困马乏,并思绪万千:堂堂杨家雄将,国家英雄,因遭奸臣陷害,落得个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投,举目无亲的境地。行走间突然仰头上望,杨五郎看到山头上有一座小庙,那座庙宇嵌在云中,云雾缭绕,仙气十足,便信步走上山头,五郎看到此景感叹道:“这里万千气象,好一个修炼成仙的好地方。”五郎从此剃度出家,潜心修佛。

作者:金连河


作者: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