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新试点《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一证多址、跨区经营跨省设库等行政许可工作,昌平区市场监管局一对一精准服务企业,助力辖区医疗器械企业在21个省增设23个库房。
以国药集团联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的国药联润(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骨科耗材经营,于去年9月正式入驻未来科学城。企业定位为国药器械骨科一体化承载者,旨在打造国药器械骨科耗材北京总部,助力区域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因业务发展需要,企业计划今年在全国21个省设立23个库房。
在了解到企业需求后,区市场监管局及时与企业进行对接,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全程帮助、指导企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为确保企业相关业务尽早获批,我们同步向21个省市场监管部门发出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跨行政区域设置库房协助现场验收的函》请求协助做好库房现场检验工作。”区市场监管局药械科科长李晨光介绍,在收齐回函后,工作人员立即为企业办理变更业务,对《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库房地址版面进行调整,将涉及21个省的库房地址全部排版在一张许可证上,并第一时间为企业发放了新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如此高效、便捷又细致入微的助企服务让企业负责人连连称赞。“国药集团和昌平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公司作为政策的先行者得到了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的重点关注。在整个业务办理的过程中,昌平区市场监管局派出专人全程一对一为我们提供指导、帮扶,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许可,助力我们实现了全国物流一体化。”国药联润(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翔表示,未来企业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理念,持续深耕北京市场,力争打造全国性骨科智能数字化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方面点对点精准服务为企业解难题,另一方面上门培训解读政策为企业发展添动力。据了解,今年3月1日起,《北京市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实施。为稳步推进新法规有序实施,保证服务到企,畅通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政策咨询通道,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召开会议、座谈交流、走访问需等多种方式,主动为企业讲解新规细则,解答企业问题,回应企业关切,累计开展政策解读等相关活动80余场次,覆盖企业1000余家,满意率达100%。
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还将以主题教育为牵引,围绕“能力提升年”主题活动要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内2034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分类梳理,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个性化服务,确保各企业全面享受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我们也将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推动服务模式优化升级,不断推动昌平区医疗器械事业迈上新台阶,为加快推动‘四区’建设添砖加瓦。”李晨光表示。
图文/王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