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一张医保卡,就能走遍京津冀。”如今,越来越多京津冀居民正享受到跨省看病“一卡通行”的便利,三地参保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和满足感稳步提升,异地就医购药更畅通也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三地民生融合、民心相连的生动写照。
“现在在北京挂号看病能直接刷我们河北的医保卡了,而且可以实时报销,还能用卡里的余额来付费。你看,50元的挂号费按政策也给报销了。”日前,从河北省秦皇岛市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看病的安先生发现,自己的河北职工医保可以在北京医院直接结算报销。
安先生介绍,自己经常来北京看病、购药,现在用河北的医保在北京看病确实更加便利。“以前来看病还得提前办理异地就医备案,而且需要自己先垫付医疗费用,再拿回去进行手工报销。现在,得益于三地医保部门推出的惠民政策,我来北京看病就带一张医保卡,不用再办理备案手续,就可以在北京定点医药机构就医、买药,还享受医保直接报销待遇,省时又省力。”安先生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2023年4月1日起,京津冀成为首个通过国家异地就医平台实现跨省直接结算的试点区域,京津冀三地参保人员在区域内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真正实现“一卡通行”。
为了顺利推进此项工作,区医保局系统谋划、积极落实,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扎实推进辖区医保信息系统改造工作,细化业务需求,开展需求分析和技术论证,组织系统对接和测试,与京冀两地开展联调测试,确保系统顺利上线运行。同时,区医保局积极组织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业务培训,对常见问题及热点问题进行集中培训和解答。“我们还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对惠民新政进行发布解读,让政策红利更多地惠及参保群众。”区医保局门诊费用审核科科长王丽介绍。
目前,昌平区411家定点医药机构均开通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昌平区参保人员在天津市和河北省两地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等,也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门诊特殊病就医,只需按规定办理门诊特殊病备案手续即可,执行本市的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线等医疗保险政策。此项惠民新举措极大方便了昌平区往返三地通勤的参保人员。
“取消异地就医备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医保政策落实落细的一项重要惠民举措。该项政策实施以来,昌平区参保人员累计到津、冀就医直接结算14.87万人次;津、冀参保群众累计来昌就医直接结算42.33万人次,支付医保费用2.98亿元。”王丽表示,下一步,区医保局还将依托协同机制,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医保惠民政策,在为异地就医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的同时,同步推进医保基金联查联管,与协同地区医保部门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昌平医保力量。
图文/王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