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纵深推进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冲刺之年。
记者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实施的《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2024年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中了解到,2024年,回天地区治理的主题将从“治大城市病”向“谋高质量发展”提档升级,进一步聚焦城市更新、基层治理、公共服务补短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四个转变”、强化“五个注重”,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年底将完工
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是优化提升回天地区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民生项目之一,医院总建筑面积为14.7万平方米。近日,该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工地上有序地忙碌,室内也在同步进行施工,4层设有39间手术室,已完成2间样板间,其余正在进行精装修,而病房区、重症监护室等房间正在进行灯具、墙面和吊顶的装饰工作。
据了解,该项目正处于装饰装修和机电安装的关键阶段,主体建筑外幕墙、二次结构及屋面工程已顺利完工,室外工程的完成度已达到50%。
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蒋协远表示,二期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4.7万平方米,将为回龙观院区的整体环境改善提供有力支持。项目计划2024年底完工。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新增床位500张,同时还将有300张床位用于研究型病房。
回龙观院区二期建成投用后,昌平区南部医联体将以北京积水潭医院为核心,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属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双向转诊、预约挂号、专家下社区等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辐射带动回天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天通苑生态休闲公园下半年投用
位于天通苑北街道和北七家镇的天通苑生态休闲公园,也是今年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之一。
该项目总建设面积约21公顷,公园的建成,将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应急避难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空间。同时,公园还以解决天通北苑500米公园服务盲区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打造具有林田融合自然风貌的城市公园。
“项目于2023年6月开工建设,现已栽植地被8万余平方米,乔灌木2千余株。公园计划建设篮球场3处、羽毛球场2处、运动健身场2处、多功能活动场地1处、儿童活动场1处、塑胶跑道1.1公里;此外,建设配套机动车停车场1处及自行车停车场3处,以满足居民高品质、多元化的健身需求。目前天通苑生态休闲公园项目进度已完成60%,计划今年9月底完工,10月可投用。”
回天地区公园绿地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公园后续还将与回龙观生态休闲公园同期谋划、同步实施,建成后将新增绿地空间近38.93公顷,大大提升回天地区人均绿地指标,提高回天地区公园品质,构建北中轴延长线花园城市新愿景。
基层协商议事平台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除了“硬件”配套设施的提升,在“软件”方面,回天地区也聚焦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正通过“回天有约”基层协商议事平台破解超大型社区的“治理密码”。
金域国际社区位于回龙观街道1818街区,于2012年建成入住,共有4500余名居民。社区自建成以来,坚持聚焦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在协商议事领域,不断汇集民智民力,探索形成了“金域良言”名片,并注重通过协商议事来汇集居民的“金点子”。
2023年5月以来,“回天有约”基层协商议事模式已在回天地区84%的社区(村)推广应用,召开协商议事会1100余场次,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了回家议事、有话好好说、金域良言、左邻右舍等一批镇(街)、社区级协商议事品牌,为大型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提供有益经验。
昌平区回天协商议事工作专班负责人赵婧表示,今后,专班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主动治理,固化“回天有约”基层协商工作模式,让更多居民能够参与到协商议事工作当中,继续深化推广“四级五步N场景”的工作模式,让大家能够感受到、能够看到自己关注的问题得到解决,形成有事好商量的议事氛围,真正提高群众对家园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认同感。
今年计划实施105个项目
据了解,经过两轮回天行动计划,回天地区共实施重点项目192项,涵盖教育、交通、医疗、养老、文体、绿化、社会管理、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九大领域。现已完工投用146项,持续推进46项。
今年,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将计划实施项目105个,预计增加学位5370个、普惠托位400余个、医疗床位1000张、停车位5000余个、绿地约584亩。通车投用8条道路,推进一级和小型消防站建设,优化消防救援5分钟可达圈应急力量布局,积极推进龙泽邻里中心等10个城市更新项目。
昌平区回天专班综合计划组组长郭小龙表示,接下来,回天地区还将深化“回天有我”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推广“回天有约”协商议事成果,持续擦亮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居民共治品牌;同时,深化推进“回天大脑”2.0版本迭代升级,提升现有场景使用活跃度,持续助力回天地区宜居、活力、幸福之城建设。
图文来源: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 王宇崎 郭娟 视频: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