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好的“疫苗” 关于艾滋病科普 你要讲给孩子|世界艾滋病日
2021-12-01 15:5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今天(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为“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

“截至2020年10月,我国报告的现存艾滋病感染者还有104.5万,性传播比例超过95%。2020年新报告15至24岁青年学生病例近3000例,性传播占98.6%。”这是11月27日在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

该座谈会由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主办。

这每一个病例数字都是触目惊心的,每一个病例都严重影响着一个孩子的一生和整个家庭的幸福。

艾滋病究竟从何而来?

为什么难以治愈?

如何开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

......

1.

猩猩把艾滋病毒传染给了人类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国家疾控中心在洛杉矶发现一种奇怪的病:患者全身免疫系统几近崩溃,还会感染其他各种不同寻常的疾病,更可怕的是,所有的医疗手段都无济于事,治愈率为零!随后,人们发现得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患者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男同性恋。因此,有些研究者直接将这种病叫做 “男性同性恋者免疫缺陷症”。

图片来源:纪录片《艾滋病起源之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女性、异性恋男性、血友病患者、用注射器吸毒的瘾君子、甚至儿童也得了这种病。

1982年这种病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命名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即艾滋病。

想要根治顽疾必须从它的源头入手。于是,美国疾控中心组织了一支由癌症专家、寄生虫病专家、病毒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强大阵容,他们通过多地多种取样、分析和研究推算出一种“类艾滋病毒”,该病毒最早于1908年出现在猴子和猩猩身上,1930年前后,由猩猩传染给了人类。

图片来源:纪录片《艾滋病起源之谜》

图片来源:纪录片《艾滋病起源之谜》

那么,艾滋病是如何迅速传播的?“针具污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虽然自20世纪50年代起,廉价的、不需消毒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就开始在医药卫生领域大范围应用,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非洲,一支注射器可能会被使用上千次造成病毒在人群之间的快速传播。

图片来源:纪录片《艾滋病起源之谜》

20世纪60年代,艾滋病病毒逐渐通过加勒比海地区传到美国东部、东南部进而到欧洲和亚洲。现在,全世界都深陷其中。

2.

这种病毒有多可怕!

2002年,研究艾滋病的权威期刊《AIDS》报道,在未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一位感染者从正式进入“艾滋病发病期”算起存活时间的中位数仅有9.2个月。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20年。这一时间的长短与感染途径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经血感染者为4-5年,性交感染一般为11-13年,如果一个感染者的无症状期能达到13年,就可以被称为“长期生存者”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图片来源:《艾滋病AIDS的发生原理与HIV病毒感染的过程》

也就是说, 以目前的医疗水平艾滋病只能被控制,不能被治愈。有个问题需要注意: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英文简称)与AIDS(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的英文简称)不是一回事。HIV是一种病毒,AIDS是一种病症。一个人感染了HIV病毒,不一定马上发病。发病之后,才能说这个人患上了艾滋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感染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已无法与HIV抗衡时就标志着进入HIV感染的最后阶段,称“有症状期”。这时,感染者才成了艾滋病(AIDS)患者,他们的免疫系统被侵蚀到几近崩溃,一些普通病就可能会要了艾滋患者的命。

图片来源:《艾滋病AIDS的发生原理与HIV病毒感染的过程》

3.奇迹:

被治愈的“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

去年,英国杂志《自然》发布了一篇令人振奋的报道:被称为“伦敦病人”的一位艾滋病患者在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经过18个月,没有被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换言之,干细胞移植疗法成为艾滋病治疗研究史上一个重要转折。其实“伦敦病人”并非是全球首例被“治愈”的艾滋病人,在他之前, 还有一位“柏林病人”,其真实姓名为提摩西·布朗。这位“柏林病人”身患艾滋病的同时,还有白血病。2007年,他在柏林接受了干细胞移植,还有针对癌症的放射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医生惊讶的发现,他的白血病和艾滋病都消失了。 目前, 我国的国家疾控中心免费为艾滋病患者提供该疗法的治疗药物。

图片来源:《艾滋病AIDS的发生原理与HIV病毒感染的过程》

4.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2000年,深圳率先启动了预防艾滋病传播工作的试点,2012年到2016年期间共帮助300多位HIV阳性母亲生下健康宝宝。

一般的接触,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生活当中, 我们应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5.

怎样预防艾滋病?

安全性行为

不要共用针头

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 

不共用生活用品 

注意外伤防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

6.如何 开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

“艾滋病防治中, 宣传教育是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社会疫苗。”在第六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长期从事疾控事业的全国政协常委、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希望通过宣传教育促进青少年主动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 树立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从而筑起防治艾滋病的坚固防线。

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主任张银俊分析称,青少年在十二三岁即进入青春期,性成熟的生理冲动与对性本身的无知等,为艾滋病病毒传播提供了便利。

“现代家庭基本回避对孩子的性教育,学校对学生开展生理卫生教育,基本也回避性教育,涉及性的问题基本是点到为止,这就导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缺课,即性教育的缺课。”张银俊说。

“艾滋病通过性传播的特殊性,决定了预防必须通过 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来阻断。”在张银俊看来,我国局部地区和高危人群艾滋病疫情仍很严峻,艾滋病进校园、艾滋病感染人群低龄化,成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巨大威胁。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侵害,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在未来不到10年内终结艾滋病流行,这无疑是一场硬仗。“通过在学校开展性教育与人文教育,在上游拧紧艾滋病传播的水龙头, 让青少年远离艾滋病感染源,才能有效阻断艾滋病传播,终结艾滋病。”“ 性教育是贯穿孩子一生的教育。”92岁高龄的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青爱工程领导小组组长顾明远也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习惯。“如果对青少年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可能会扭曲他们对生活、生命的态度,甚至可能导致自杀、堕胎、感染艾滋病等不良后果。”“学校作为儿童与青少年学习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场所,在性教育开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作为我国在校开展性教育的先行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张玫玫表示, 合格的性教育教师是性教育到位与否的关键之一。“在性教育过程当中,不要以遮蔽的方式来对待,应该以科学的态度讲清楚、讲明白。”民进中央妇女儿童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佟新则认为,开展青少年性教育不仅要有专门的性教育教师,也要改变相关的教学方法,并在教育过程中重视青少年主体意识。 “青少年非常渴望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而不是简单地教与学。”教育系统要用好教育这项疫苗,引导青年学生远离艾滋病。”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刘培俊表示,将通过校内校外、网上网下、课内课外,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加强健康教育,把艾滋病防治落实落细,重点提升青年学生的健康素养,确保孩子们对艾滋病防治教育的知识、意识、责任、技能,人人知、人人会。第六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宣布启动了“终结艾滋病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普及活动”。中央电视总台主持人、青爱工程形象代言人康辉代表青爱工程宣读了《终结艾滋病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普及活动宣言》。该活动计划利用五年时间, 在全国范围普及宣传性教育与人文教育,让人人知晓艾滋病的危害,让人人远离艾滋病感染源。


作者:

北京石景山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